我国乳业巨头,毫无疑问当属伊利和蒙牛两大品牌。

可是,却鲜少人知道,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最初只是一个养牛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里条件不好,没钱没人没资源,牛根生却凭着独特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法,创办了蒙牛企业,在中国乳品行业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牛根生的故事。

01 被卖掉的孩子,初露头角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同。

牛根生的家庭与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余钱,甚至还有点穷。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而是花50块钱买来的孩子。

生身父母姓啥名谁,早已无从查证,从他开始记事起,他就是养牛工人的孩子。

虽然家贫,但是,养父母从来未曾亏待过他,反而对他的学业及品行十分用心。拿养父母的话来说,将来不论干什么,诚信都是为人的根本。

一个人品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今后的发展。

因此,养父母常教育他,“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要懂得利益分享,学会吃亏,才能成就事业,获得更大的成功。

牛根生非常敬重养父母,将二老的话时时放在心上,并付出行动。由于他性子豪爽,且舍得付出,身边好友众多。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在养父去世后,接班成了一名养牛工。

后来,牛奶厂几经辗转合并。

牛根生进入了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加工厂(伊利)工作,他从喂牛、洗奶瓶的小工,一路做到车间主任、分厂厂长、总副厂长,工作上的提升为他创造了深入了解乳业公司的契机,也为他将来做蒙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些人的成长,犹如鲲鹏展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牛根生,就是这种人。

02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

在努力工作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牛根生遇到了他的“贵人”郑俊怀。

1993年,郑俊怀任伊利乳业董事长,任命牛根生为经营副总裁,主要负责冰淇淋的生产与销售。

两人都有着宏伟的志向,强强联手,伊利品牌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特别是伊利“苦咖啡”冰淇淋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这句广告词,当年风靡街头巷尾。炎热的夏天,来一支“苦咖啡”;高兴的时候,来支“苦咖啡”;伤心难过了,吃根“苦咖啡”……

总之,没有“苦咖啡”搞不定的事,实在不行,就来两支。

苦甜结合的广告语,入口即化的冰淇淋,让“苦咖啡”创下3亿多的销量。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牛根生更是创作出同系列雪糕的营销,让伊利雪糕销售量翻了几十倍,创下7亿多元的销售记录。

最让人感动的是牛根生从不把功劳归为己有,销售上去了,得到奖励,他分给下属。下属家里有困难,他带头捐钱捐物,帮助别人渡过难关。

个人能力强,从不打压下属,让牛根生在伊利的声望日渐高涨。

这引发了郑俊怀的不满,两人经营理念渐行渐远。曾经的强强联手,如今只剩下南辕北辙的各自为政。

牛根生痛定思痛,在41岁的年纪,毅然出走,离开了奋斗十几年的伊利。

燕鹊安知鸿鹄之志,离开不是结束,而是为了更好的开始,一个全新的开始。

03 不争第一,只创第二

出走伊利之后,牛根生决定去进修。无论什么时候,多学点知识总是没错的。他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再以理论加持,不愁未来没有好的规划。

几年后,牛根生决定东山再起,创办新的乳业公司——蒙牛。

曾经与他共事过的人,以及早年的朋友们,听到牛根生创业的消息,都来支撑他。有钱的带着钱来了,没钱的出人,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事业。

牛根生很感动,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果做不好企业,自己哪有脸去见这些对他坦诚相待的人呢。

为此,牛根生工作努力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要想在奶制品行业站稳脚跟,奶源是重中之重。牛根生对奶源要求很高,而呼和浩特的奶源全部归于伊利,牛根生又不愿意放低要求采购奶源。

在坚持品质的前提下,蒙牛终于找到东北哈尔滨的一家乳业公司,才解决了奶源的问题。

接着就是销路,伊利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而蒙牛作为新公司,无人知晓。牛根生便打出了“向伊利学习,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根生深谙推广之道,做不到第一,就争取做个第二。

广告牌打出不久,被人无缘无故地砸了个稀巴烂,幕后黑手不言而喻。牛根生选择忍耐,没有做出任何报复之举。如此一来,反倒赚了一波同情。

蒙牛渐渐走上正轨,牛根生接下来,又将蒙牛乳品摆上了深圳市民的餐桌。

2001年到2004年,蒙牛连创销售佳绩,稳稳地坐到了全国乳制品行业第二把交椅。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牛根生就是这样,想到了便要做到,绝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04 从颠峰到低谷

牛根生赢了,赢得了尊重、金钱、地位、荣誉。

他坚信留给后代最好的财富就是教育和人品,因此,他捐了自己所有的蒙牛股票,创立了“老牛基金会”,没有留给子女一分一毫。

2008年,50岁的牛根生准备退休,享受人生。

然而,命运又给他一个重击,直接将他从人生巅峰拉入低谷。

国产乳业三聚氰胺事件,让全国人民对国产乳业失去信心,大家都向外寻找合适可靠的奶制品。蒙牛股价直线下跌,面临着被收购的风险。

牛根生默默地放下退休计划,又一次扛起了蒙牛的大旗。

再困难也不能让中国老百姓喝不健康的奶,牛根生决定将已购入的3万吨牛奶全部倒掉。奶农的钱照给不误,损失全由蒙牛承担。

崩塌的口碑需要时间和信心重新建立。

此次,蒙牛损失了20亿元。但也正因为倾倒奶源的动作,让蒙牛的口碑有所回温。

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企业究竟是不是真心为老百姓着想,人人心里有杆称。

蒙牛遭遇劫难,但在牛根生的运营下,勉力支撑,没被收购。但今后的路还很长,蒙牛的未来依然困难重重。

05 低调做慈善,迈步从头越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蒙牛口碑受损,投资人纷纷抛售蒙牛股票,蒙牛陷入资金运转困难。

牛根生亲笔写下“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希望昔日的同学能伸出援助之手,这又一次的考验了牛根生的人品。

一时之间,企业家们纷纷出手,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和汇款也如同雪片一样,飞到了他的手里。

柳传志汇款2亿元;俞敏洪5千万元;江南春5千万元……每家企业的一点点帮助,让蒙牛渐渐复苏。

值得庆幸的是,牛根生显然赢得了这次考验。

在校友的帮助下,蒙牛再次解决了危机。经此一事,牛根生确立了除了要做好的奶制品服务大众,更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回馈于民。

2021年11月,牛根生彻底退出蒙牛,外界再没有了他的消息。人们不禁好奇,他到底去哪了?

其实,他依然在工作一线,只是远离了名与利,而是全心全意地做起了他的慈善事业。

盘点了一下这些年牛根生所做的慈善。

2010年12月,牛根生将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转让给Hengxin信托,用以公益慈善事业。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慈善总会与老牛基金会联合设立了“全区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老牛专项基金”。救助内蒙古籍低保家庭0-18周岁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肾病、恶性肿瘤患儿。

老牛基金会还在贫困地区捐建校舍,改善教育设施,提高办学质量;在国内多家著名大学设立了多个专项基金,用以培养支持环保、法律及师范类专业人才。

牛根生的事业结束了吗?

没有!他只是结束了蒙牛的一切事务,而在广大群众看不见的地方,他的另一个事业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书籍《蒙牛教主:牛根生》

作者:夕照

编辑:凉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