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藕丰收现场老同学们合影(南华 摄)

12月20日,阳光高照,位于宁波高桥镇藕缆桥村的王升大博物馆三可农场蕉藕大丰收、开锄收割啦!
只见眼前绿油油的田野上种着一片一人半高的蕉藕,在冬日暖阳的微风中轻轻摇晃,几个年过花甲的人正在起劲地用刀砍着、用锄头挖着、还有挑土箕的……哎呀,这些人怎么都有点眼生好像不是博物馆的员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藕收割现场(南华 摄)

原来,他们都是博物馆长王贤定的中小学同学,分别为胡华光、许锡光、盛光伟、鲍伟平等。王贤定现场介绍说,这几个同学在2020年底先后退休,空闲下来了大家就商议要“同学会”,旨在常相聚、共欢笑。不知是谁思维活跃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大家就在这可耕、可种、可读的“三可农场”载种一些象征着同学友谊的植物,这样,既便于经常相聚、又获得了劳动果实也即“友谊之果”。
这个金点子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儿时都来自农家,种什么都拿手。最后,因农场所在村四面环水的江南水乡风景和颇有诗意的村名——藕缆桥(村庄因桥而得名),大家决定,还是种藕——蕉藕和莲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藕收割现场(南华 摄)

说干就干,他们一下仿佛回到了昔日同学少年,干劲十足,意气风发。去年莲藕种下后长势喜人;今年春,大家又把前一年留下来个小的蕉藕茎块做种栽下去,然后加土、除草;地块很快就翻成了一垄一垄,再在地垄里间隔40厘米挖坑,覆上底肥——鸭肥;鸭肥又脏又臭,他们嘴里也大叫“太臭了太脏了”,手头上却不敢丝毫马虎,小心地把鸭肥当宝贝一样地捧到每个坑里,蕉藕成长可就靠它们呢。
蕉藕种下去以后,需要精心呵护。同学群里专门有人不日喊话,提醒大家该去“看望”它了。就这样,大家过几天拨草、隔一阶段施肥,种得好不精心。有几个同学还“种”上了瘾,三天两头来农场细心呵护。6个月后,很多蕉藕都窜到了二三米高,田野里一片丰收景色,大家伙笑着说要去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没想到,今年夏天的台风将高高的蕉藕打得七零八落。台风一过,老同学纷纷赶来,把吹折、伏地的绑缚好扶起、被连根拔的则清理作为土地肥料;“只有我种植的蕉藕,因平时疏于养护管理而长得短小、竟没受台风一点损伤,算是捡了个大便宜,但惹得老同学们好大一会羡慕嫉妒恨哦。”王贤定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藕收割现场(南华 摄)

有了蕉藕这株“友谊藕”把同学们聚在一起,王贤定不但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同学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还常能与老同学们劳作后一起吃个工作餐,“我们吃的青菜等农作物都是农场地里现割的,自力更生,新鲜可口,大家聊着昔日同窗种种,又谈着今日劳作之兴,开心之余免不了小酌几口,同学情越来越浓。”王贤定倍加珍惜地说:“同学情是美好纯洁的,它是我们精神中不可缺少的情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藕收割现场(南华 摄)

当日,老同学们一起把蕉藕杆砍倒、用细锄头挖茎,茎块一簇一簇连成一片,挖起来很费力气,一个人半天才能挖30公斤,但这些60岁出头的老人却兴奋地说是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学生时代,他们边干活边说笑,不一会就挖出了一大堆蕉藕根茎,女眷们则负责清理、洗净,最后,要把蕉藕碾碎成浆,再把蕉藕浆反复清洗、沉淀,然后再晒干,才能得到雪白的蕉藕粉。王贤定介绍“一般6公斤茎块可得1公斤蕉藕粉。”
今年,王贤定见蕉藕丰收量大、怕老同学们过于辛劳,特意几天前就专门去买来小型薯粉分离机,用机器轧粉,这样一来省力多了,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仅6小时就轧粉1300斤,原本要一天才能完成呢。这道工序是方便快捷了,但老同学们却也感叹少了些许的原始农耕农作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藕收割现场(南华 摄)

“物以稀为贵,情以旧为醇。”在辛勤的劳作中,王贤定与他儿时的同学们却都丝毫不觉累,他们皆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快乐的情谊之海中,他们的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如美酒般历久弥香,醉人心弦……
当日,高大的蕉藕枝繁叶茂,几可藏人,微风袭来,杆叶摇曳,几个老同学一起劳作、一起午餐、相互碰杯,开心得合不拢嘴。虽是冬日严寒,但他们因人生贵有知己旧友而倍感温暖。(记者 南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藕收割现场(资料图片)

附蕉藕及蕉藕粉的作用、功效与禁忌:
蕉藕,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发达,块状。根茎富含淀粉,是优良的淀粉加工原料。中药材蕉藕又称作“蕉芋”,为蕉芋的根茎,晒干或鲜用。可清热利湿、解毒;主治痢疾、泄泻和痈疮肿毒等。
蕉藕粉营养价值高,富含淀粉、多糖、植物蛋白、钙、钾、钠、磷等营养成分;蕉藕粉制作的粉条更是可凉拌、可汤煮、可炒食、下火锅等,鲜香美味,嚼劲十足。但血糖高及糖尿病人群、肥胖人群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