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与法专刊》九湃新闻(特约记者/王春艳 编辑/张东阳)土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经营收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唐河县大河屯镇刘楼村“两委”班子成员兵分多路,上门给群众耐心地讲解土地流转政策和意义,分析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通过有序推动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使乡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永松,唐河县大河屯镇王栗棚村人。2011年之前,江永松一直在外打工,之后回到老家,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及烟叶。2018年,乘着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东风,江永松与刘楼村委合作,在该辖区成立了唐河县永松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该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成功流转了三个自然村千亩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永松的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合作社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周边农户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到合作社来。农民出地,合作社出资金、出技术,统一生产管理。目前,合作社已拥有会员136余户,合作社和入社农民共同承担种地风险。对于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意愿的人,合作社吸纳他们前来务工,让农民可以在自家的土地上打工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作社利用200多亩种土地植主烟叶,其他800亩土地种植了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江永松告诉记者,以前设备是租赁的,现在合作社有了机械设备,并雇佣三名机械手,两名土地管理者。

“每年4月至10月,是合作社的农忙时段。烟苗从4月初开始栽种,8月底采收,期间需要育苗、打药、培土、锄草、防病治虫等工作,用工数量近80名,合作社每年向工人支付工资80多万元。”江永松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合作社主动担当,支持辖区企业唐河县牧原养殖一场解决排水问题,在流转的土地上下放万米智能管网,用来浇灌庄稼,给牧原的排放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也解决了干旱时农作物的灌溉问题。

近年来,合作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产业项目还在合作社建立了服务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期间,合作社种植基地在经营生产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为此,大河屯镇、村干部第一时间深入基地,了解梳理相关问题,及时帮忙解决运输、销售等难题。”刘楼村党支部书记刘永生告诉记者。

刘永生说:“专业合作社给群众带来了租金,有近百名群众在这里务工、务农,增加他们的收入,现在是获得土地流转与基本务工双收入,在群众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河屯镇刘楼村共有土地2000多亩,已流转1000多亩。接下来,刘楼村将在做好土地流转文章的同时,引进更多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来村里落户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