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节”,母子同在生日家宴上(南华 摄)

昨晚,宁波101岁的老母亲汪二花给小儿子打电话:“六宝啊,别忘了,明天是你的生日”。接到这种电话,不用说每个儿子的心里都会像炭火烧旺的火盆一样地暖。

今日(12月6日)上午,65岁的宁波王升大博物馆馆长王六宝动情地说:“每年,我常把自己的生日给忙忘了,但百岁老母亲总记在心上。”这是一种怎样的如海深情和羡煞旁人的福气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子喝茅台干杯,百岁老母亲一干而尽(南华 摄)

王六宝介绍说,汪老太太1922年8月出生于宁波鄞县横街大雷村(今海曙区横街镇大雷村)一山农家庭,家有姐妹四人,老太太排列第二。后嫁给鄞县凤岙镇(今海曙区横街镇凤岙村)他的父亲王阿其,一生共育有9个孩子,但开头的2个孩子都未成年就夭折了,剩下7个子女他排行老六。“是母亲给了我二次生命”。原来王六宝6岁那年寒冬突然“出瘄子”(宁波方言,医学上称“麻疹”),当年“出瘄子”可是幼儿的“生死关”,许多孩子因此留下后遗症甚至终身残疾。且六宝不幸在除夕下雪那日还发起了高烧昏迷了,这时,瘦小的母亲毅然抱着几十斤重的他顶风冒雪步行走了30多里路,用家里仅有的四五块钱和朋友借给的10元钱,硬是到宁波城里的医院治好了他。为了哄刚出院的六宝吃饭,母亲还“厚着脸皮”用自己手纳鞋底换来了“上海出门儿子寄回”的邻家阿婶家的上海饼干,“我永远忘不了母亲为感谢隔壁阿婶特意选结实新布料纳鞋底而掌心磨出的几个大血泡,饼干上凝结着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王六宝告诉记者,他初闯商海打出“王升大”品牌,做的第一笔生意就是销售饼干,“那是我的童年情结,也是母亲给我的一片深情。也许靠着这份特殊的情感,仅三年时间,我的饼干年销售量就达1000余吨,几乎垄断了当时宁波市“二号桥”饼干批发市场,为做大做强“王升大”品牌掘得了第一桶金。后来,每每想到童年的饼干,我总会感恩母亲以及那些曾无私帮助过我和我家人的好心人,这一切激励着我努力做公益事业,用爱心去回报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岁老母亲在儿子生日家宴上与亲友们干杯(南华 摄)

儿子出生日,母亲受难期。王六宝说,每个母亲在给予孩子生命的那一天都经历了生死,所以,孩子的生日就像一个特殊的节日一样铭刻在母亲的心里,因这也是母亲人生的一个里程碑,记录了她孕育生命的艰辛与期盼。所以,与其说生日是孩子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不如说是一个“母亲的节”。为此,王六宝在生日当天,买了许多母亲最爱吃的菜,并给母亲倒上了她最爱喝的茅台酒;六宝的小哥——二儿子也抢着给百岁母亲剥开了膏肥黄满的大闸蟹盖。儿子、儿媳们一起祝老母亲一年更比一年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六宝(右)兄弟俩在生日家宴上合影(南华 摄)

王六宝介绍说,虽然老母亲没怎么读过书只上过几年私塾,但智力超人、记忆力很好,至今仍能背诵她儿时的启蒙读物“一忙忙推开纸窗亮堂堂/二忙忙东风朝白头梳光/三忙忙走到灶间烧茶汤/四忙忙丈夫出门备行装/五忙忙生儿养囡昼夜忙/六忙忙小人上学做书包/七忙忙囡要出嫁办嫁妆/八忙忙外孙满月做衣裳/九忙忙子孙满堂福气旺/十忙忙手捏香篮进庵堂。”说着,六宝又去启发母亲,只听儿子刚开了个头,百岁老母亲便坐着摇晃着身体背诵起了幼时的私塾课本“白发姥姥,呆头呆脑/一步一步,要过木桥/桥高板合(宁波方言,窄的意思),吓得心跳/两脚一软,忽然跌倒/孩子看见,吃惊不小/护她过桥,送她回家/然后到校,老师问他/为何迟到,为何迟到/他把这事,细细回报/老师赞扬,很好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老人节省民政厅颁发给王六宝百岁老母的牌匾和礼物(资料图)

百岁老母亲惊人的记忆力赢得一片啧啧称奇,众人称赞王六宝兄弟姐妹7人不愧都遗传了其母亲的健康和智慧,难怪大家庭上下五代130余口人一团和气,合力把王升大博物馆办得越来越兴旺……(记者 南华)

附王六宝百岁老母背诵现场视频:https://wx.qq.com/cgi-bin/mmwebwx-bin/webwxgetvideo?msgid=5423243413993750138&skey=%40crypt_3ebc855_adace286e09b3d618c873dd852739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