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大太监之——郑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郑和,原名马三保,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昆明)人。幼时被明军掳进宫成为一名太监,后入燕王朱棣府。靖难之役中,郑和因功被赐郑姓,成为“三保太监”

从公元1405年到1430年的二十五年间,郑和先后共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出发,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返航途经古里国(今印度卡利卡特)时病重去世,时年63岁。

图片

郑和七次下西洋,共出使36个国家,促进了亚非地区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明朝大太监之——王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明朝太监祸乱,始于王振

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落第秀才,自感科举无望,遂入宫当了太监,服侍于皇太子朱祁镇。朱祁镇即位后,因有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辅政,王振尚安分守己。等到太皇太后病逝和“三杨”中只剩下年老的杨溥时,王振开始不安分起来。

他掌权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明太祖朱元璋挂在宫门上的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摘下来,随后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豪华府邸,培植党羽,排除异己。英宗很信任他,称之为“先生”,朝廷上下称之为“翁父”

图片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大举侵犯,王振极力劝英宗朱祁镇亲征,由于他的错误指挥,导致20万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中。

三、【明朝大太监之——曹吉祥】

图片

曹吉祥,永平滦州人,曾是大太监王振的属下,正统年间,几次随军出征。

土木堡之变时,王振被杀,英宗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钰继位,曹吉祥官至司设监太监。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代宗朱祁钰病重,曹吉祥与大将石亨、翰林侍讲徐有贞发动“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位,曹吉祥因功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随着忠国公石亨的倒台,曹吉祥心中惊惶,进一步营私结党,准备谋反。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曹吉祥和嗣子曹钦举兵叛乱,但最终被明英宗平叛,曹钦投井而死,曹吉祥处以磔刑([zhé xíng] 割肉断肢)。

四、【明朝大太监之——怀恩】

图片

怀恩,本姓戴,高密(今属山东)人。幼时受家族株连入宫当了太监,赐名怀恩。

怀恩性情耿直,识义通史,任事恭谨,宪宗时被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当时,掌管西厂的太监是第一任厂公汪直。汪直仗着宪宗对他的宠爱,大力排除异己,又监军辽东,权倾一时。怀恩在宫中配合首辅商辂等人,最终促成西厂被罢除,汪直也被贬往南京,再无记载。

图片

怀恩常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调和皇帝、太监和大臣间的矛盾,他还保护了很多正直的大臣,如名臣刘大夏、员外郎林俊等。

成化末年,万贵妃与梁芳等勾结,欲废立太子,怀恩因据理力争被宪宗发配到凤阳守陵。

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怀恩得以重新召回,仍掌司礼监。怀恩劝孝宗逐阁臣万安,朝政为之清明。不久,怀恩因病于弘治元年(1488年)去世,孝宗为表彰其功,特批为他建造显忠祠。

五、【明朝大太监之——汪直】

图片

汪直,广西大藤峡瑶族人。幼时被俘进宫,侍奉明宪宗之万贵妃,后升任御马监太监。

汪直为人狡猾聪明,深得宪宗的信任。成化十三年(1477年),宪宗建立西厂后,汪直为第一任厂公,统领人数多于东厂的一倍。

汪直刺探奸情,屡行大狱,后来被派往辽东处置边务,期间将兵部侍郎马文升下狱,又征讨建州三卫有功总督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汪直还监军多次打败鞑靼和虏寇,宪宗一次性加其食米创下明朝有史以来的记录。成化十八年(1482年),内阁首辅万安上疏请罢西厂,明宪宗同意。

成化十九年,汪直因与总兵官许宁互生嫌隙被派往南京御马监,不久又被弹劾获罪,此后相关记载极少。

弘治十一年(1498年)左右,孝宗召回汪直,满朝哗然,吏部员外张彩愤而弃官,但汪直早已失去当初的影响力。

六、【明朝大太监之——刘瑾】

图片

明朝太监祸乱,始于王振,烈于刘瑾。

刘瑾本姓谈,兴平(今陕西咸阳兴平市汤坊镇王堡村)人,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进宫当了太监。

武宗即位后,刘瑾执掌钟鼓司,后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为“八虎”之首。

刘瑾欺上瞒下,排除异己,杀害了很多正直的朝廷官员,贪墨的银两也为明朝之最,人称“立皇帝”

图片

正德五年(1510年),太监张永揭发刘瑾十七条大罪,武宗亲自去抄刘瑾的家,搜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刘瑾经常拿的扇子里也发现藏有匕首两把,武宗下令将刘瑾凌迟处死。三天刑毕,共凌迟了3357刀,民众争食其肉,刘瑾推行过的变革也一并废除。

七、【明朝大太监之——张永】

图片

张永,河北保定新城(河北新城县)人,10岁时入宫成为太监,孝宗时侍候太子朱厚照,等到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张永升为御用监太监。

张永与刘瑾等另外七名宦官被称为“八虎”,刘瑾为“八虎”之首,张永督“十二团营”兼总神机营。

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起兵谋反,张永受命监军和杨一清一起去平叛。还在半路时,叛乱就被宁夏守臣平定。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隙,就让张永借献俘之机武宗除去了刘瑾。

图片

武宗病逝时,江彬一伙试图谋反,张永在太后的懿旨下逮捕了江彬。

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张永被贬黜。嘉靖八年(1529年),杨一清上奏言张永之功,张永又被起用掌御用监并提督团营,同年病逝,杨一清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八、【明朝大太监之——冯保】

图片

冯保,河北深县人,嘉靖年间入宫,历世宗(嘉靖帝)、穆宗(隆庆帝)、神宗(万历帝)三朝。万历时,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时才10岁,国家政事主要由首辅张居正主持,冯保积极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改革制度,使明朝一度繁荣,史称“万历中兴”

图片

冯保为人风雅,精于琴艺、书法,且贪财好货,其中也收了张居正不少好处。在做事情上,冯保往往也能顾大局识大体,他还约束手下,不要胡作非为,因此名声还算不错。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失去政治盟友的冯保亦被抄家,第二年病逝于南京。

九、【明朝大太监之——陈矩】

图片

陈矩,北直隶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安肃镇麒麟店村)人。9岁入宫,受太监高忠报国影响,从小便立下治世安民之志。

陈矩为人正直廉洁,性静有度量,谦和有决断,他坚守八字信条:“祖宗法度,圣贤道理”,人称之为“佛”。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朝中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妖书案”,此事涉及郑贵妃和多位朝中官员,一时人心惶惶、株连无数,陈矩果断地结案,社会才恢复平静,人心才得以稳定下来。

图片

万历三十三年,陈矩掌管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而陈矩仍旧如前,他改革矿税,监察刑狱,遵循法度,针砭时弊,在他掌管东厂的这段时间,刑狱最少,秩序最稳定。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68岁的陈矩在内直房端坐去世,神宗谕祭九坛,祠额为“清忠”

十、【明朝大太监之——王安】

图片

王安,河北省雄县人,曾在太监冯保手下做事,后由陈矩推荐,做了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明光宗)的伴读。郑贵妃多次想陷害太子,都被王安周旋保护。

光宗即位后,王安被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他劝皇帝推行有利政策,接济边费,起用忠臣等,朝中威望很高。

光宗在位一个月就去世了,光宗的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明熹宗任命王安掌管司礼监。

图片

王安曾帮助过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却与“对食”客氏(明熹宗的乳母)联合起来陷害王安,将他降职充当南海子净军,不久又将他杀害。

直到明思宗崇祯帝即位后,赐给王安祠堂的匾额为“昭忠”

十一、【明朝大太监之——魏忠贤】

图片

明朝太监祸乱,始于王振,烈于刘瑾,极于魏忠贤。

魏忠贤,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少时家贫,不识字,混迹于街头,好赌博与酒色。自宫后改名李进忠,进宫后皇帝赐名魏忠贤。

魏忠贤于万历年间入宫,靠着太监王安手下的魏朝,又勾结到皇长孙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朱由校即位后,魏忠贤靠着客氏的关系逐走魏朝、害死王安,掌权后排挤东林党,陷害异己者,恣意妄为,人称“九千岁”

图片

魏忠贤掌管东厂时,大量东林党人和正直之士被迫害、驱逐,魏忠贤还假传圣旨培植势力爪牙,朝廷一片乌烟瘴气,稍微正直之士都是敢怒不敢言。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这位素有大志的崇祯皇帝上位不久就将恶贯满盈的魏忠贤发配凤阳,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于阜城自缢而死,死后尸体还被肢解,头悬于河间府,与他狼狈为奸的客氏则被鞭死于浣衣局。

十二、【明朝大太监之——王承恩】

图片

王承恩,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人,明朝最后一位死得忠贞悲壮的太监。

王承恩是太监曹化淳的亲信,曹化淳年老退下来的时候,王承恩接替了他的位置,官至司礼秉笔太监。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王承恩奉命提督京城各营。然而,城中早已大势已去,守城的将卒寥寥无几。起义军猛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王承恩亲自发炮击之,连毙数人。

图片

三月十九日清晨,内城被攻陷,崇祯帝要王承恩逃命去,王承恩不肯。崇祯在逼死后宫皇后及嫔妃后,又亲手砍杀了两个女儿,最后吊死在煤山山腰周赏亭下的一棵歪斜老槐树上,王承恩随后也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在为崇祯发丧的同时也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并将他葬在崇祯皇帝思陵门外,让他继续“守护”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