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H组最后一轮,乌拉圭东岸共和国2比0加纳共和国,但仍然被大韩民国挤掉了小组第二的位置,忿恨出局。

乌拉圭仅仅少1个净胜球,所以德国籍主裁判希伯特的两个争议判罚被放大。

下半场,努涅斯在禁区内被放倒。 希伯特第一时间示意没有点球,随后视频裁判提示,VAR介入。 希伯特看完VAR,维持原判: 不是点球。

这个点球乌拉圭人没有太计较。首先是因为主裁判看了VAR,再做出最终决定。其次,当时他们已经2比0领先,且韩国队还没有逆转葡萄牙。按照这个比分结束的话,晋级的将是乌拉圭。

乌拉圭难以释怀的一幕出现在补时阶段,卡瓦尼在禁区内争球时跟加纳后卫撞到了一起,双方一起倒地,主裁判希伯特第一时间示意不是点球,而这一次他甚至没有看VAR,直接判定不是点球。此时韩国队已经反超葡萄牙了。

小组赛第二轮,乌拉圭0比2输给葡萄牙的比赛里也有一个争议判罚。后卫希门尼斯在禁区内手球被判点球,当时他是在用手支撑自己的身体,理论上似乎可以不判,至少这个判决在裁判界存在争议。如果当时乌拉圭少丢一个球,最终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几个争议判罚累积起来,就有了凌晨赛后一幕——乌拉圭球员围攻主裁判希伯特,卡瓦尼在返回更衣室的路上一拳击倒VAR设备,以此发泄不满。

上一次引发足坛轩然大波的争议判罚,还是2009赛季欧冠半决赛切尔西主场被巴萨淘汰,那场比赛挪威籍主裁判赫宁的多个争议判罚直接让切尔西出局,赛后被德罗巴指着鼻子骂。当时还没有VAR。

两相对比,这似乎说明VAR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判罚的尺度问题,很多判罚依然存在巨大的争议空间。卡瓦尼对VAR的一拳重击,是出于他个人对判罚的不满,但这个镜头也被放大为整个足球世界对VAR判罚技术的质疑。VAR真的能保证绝对公平公正吗?

当然不。傻瓜才这么想。

首先,VAR能解决的是“绝对问题”, 即是否越位、是否出底线出边线等物理意义上的绝对问题。

边裁的眼睛并不都是尺,电光火石之间判断是否越位确实不容易。越位的误判,也是过往足球比赛中最难避免的误判,不由人的主观意志来决定。VAR解决了越位与否的问题,也就杜绝了越位判罚造成的不公,这是很多人欣然接受的。

本届世界杯的名场面——日本队反超西班牙的进球,离出底线只差1.88毫米,有赖于VAR技术的确认,才让人心服口服。

但VAR并不能完全解决一些“相对问题”, 即禁区内手球是否该判点球、有肢体接触是否改判点球、无球状态发生肢体冲突时是否被罚下等。VAR只能提供一个慢镜头,最终还是由主裁判做出判罚。禁区内疑似点球,主裁判有权选择看VAR,但也可以选择不看,主裁判有相当的决定权。

这也是VAR能减少一些争议但又无法完全杜绝争议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苏亚雷斯,88了。

有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VAR的介入:选择性使用VAR,就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控制比赛结果。客观上它有可能发生,但主观上只能归于阴谋论。

不过你真的期待VAR全方位无死角来保证一场比赛的公平?这是个更深层次 的问题。

至少我不期待。

在VAR的“绝对领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良好体验。很多“体毛级”越位判罚总严重影响比赛的流畅程度和情绪的起伏。在VAR的“相对领域”,如果每一个有争议的环节(比如一次拼抢)都要使用VAR,比赛只会更加支离破碎。

足球史上有很多关于不公判罚的争议,这本身已成了足球的一部分,每周都曾为世界第一运动增加话题性。若VAR解决了所有问题,灰色地带全无,足球比赛就会变成工厂流水线。 当它被置入一套精细的标准流程里,争议是没有了,但同时会陷入一种乏味。 从这个角度讲, 足球作为一种原始的体育运动,始终还有高科技无法渗透的一面,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足球有工业的一面,但本质上它应该是艺术。我很残酷地说,乌拉圭的愤怒作为一种情绪,也是艺术的一部分。卡瓦尼怒砸VAR,比很多比赛本身还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