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庭条件不好最好不要去读博”,“家庭条件不好,还是不要来航天研究所”……

这类话听着就很难受,不中听,因为这话好像就直接否定了一些人的出身:我父母没钱,招谁惹谁了?我成绩好就行,我专业技能过硬就行,凭什么不能?

这是第一反应,可是静下来,听一听别人的分析,又觉得对方也很无奈,也是好心提醒。

就像之前在某乎上看到一个帖子,他说:去面试北京的航天研究所的工作,谁能想到我竟然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被劝退了。可是当对方语重心长地说出原因的时候,他竟然无法反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户口当然会跟你,入职就能拿到北京户口,但是这没有什么用,工资不高,一个月一万多,以后能拿到20来万,如果你妻子同意一辈子租房子住,那么没有问题,不要指望着靠工资买房子。实话告诉你,买不起。我们当年入所都是单位分房,现在没有了。”

用人单位给出的善意的提醒,也是为了以后招到不用为生活所累,可以一直潜心做研究的人。

后来,又看到一个帖子,是博士生导师选学生的不成文的规定:优先选择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这基本上看学生档案就能分析出来,理由相似,因为有强大的家庭做支撑,才能潜心做研究,才能拿出成绩,才能顺利毕业,如果被生活所困,是很难潜心科研的。

博士生一个月能拿到多少钱?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博士生没有工资吗?应该有津贴吧,既然有津贴,那么就不成问题啊。

是的,不仅博士生有津贴,研究生也有津贴,闺蜜读研究生的时候帮助导师做项目,每个月能拿到400元津贴,这点钱对她们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了,因为还不够一个月的饭钱。

读博期间肯定也有津贴奖金,上财刘校长就在一场经济学家论坛上,揭露了博士生面临的现实。

他说“在我国,有40万的博士生拿着一个月3000元的工资,他们像乞丐一样搞研究。”

他提出希望能够增加博士生的收入,为他们能够潜心科研打好物质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到博士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5岁以后的人,如果能顺利毕业在30岁左右的时候就能够毕业,但是博士毕业和研究生毕业门槛不一样,博士想要顺利毕业必须要做出成绩,否则就会顺延。

博士生通常都是拉家带口了,已经组建了家庭,实话说如果是养活个人,一个月3000元,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一旦组建家庭,一个月收入3000元就成了大问题。

一旦家庭有一些特殊情况,钱就成了大问题。

而如果被这些生活琐事困扰,是无法静下心来搞科研的,结果就是拿不出成绩,拿不到学位。

这位刘校长建议,应该要让每个博士拿到1万元的工资,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他们才能够潜心科研,做出成绩来

如何看待这个提议?

虽然说大家日常都会觉得纯科研人员工资不高,钱都让娱乐圈的人给赚了,这不合理,但是当真正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态度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该不该提升科研人员的工资?”

“该!”

“那就直接加工资吧,每个人提到1万元工资,保证家庭的基本生存!”

“凭什么!谁给我加工资!读不起就别读啊,要是这么好,那大家都读博了,多好,考上博士,就能拿到一万元工资!”

就是这么个现实。

不过网友也很理智,有不少网友就表示:给博士生提工资,那是博导的事情,不要跟大众呼吁,做项目的钱分给博士生一些,工资不就提升了,跟大众呼吁有用吗?

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最近在看陈飞宇和张婧仪的《点燃我,温暖你》,其中就有一个环节是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张晓蓓,靠上了大企业,和学校搞校企合作,压榨研究生,研究生免费为她打工,她以不能顺利毕业来做筹码,研究生敢怒不敢言,最后的结果就是好处和名声都归她和企业,这些研究生一个个心惊胆战,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还担心无法正常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反映的就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一个局部现实,如果遇到良心导师,尚且能够顺风顺水,还能多点工资和津贴,只要肯努力,就能顺利毕业,如果遇到不够良心的导师,那就是去耗费大好时光为别人免费打工。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觉得一些网友的建议不错,提升博士的工资,不要跟大众呼吁,大众没有这个钱,关键还是手握项目的导师,要有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