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界,这篇稿子其实是选题错误——在市场下行时说楼市见底引发不了共鸣,大概率不会有太大流量。

做媒体的没了流量,几乎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你现在需要拼命的说房价要暴跌,才能获得广泛认同,才会煽动大家情绪引发连锁流量。

不过环二的另一个身份是地产人,所以不管流量如何,有些话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也希望大家注意区分地产人和媒体人,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群体,产出内容带来的价值也完全不同。

01

环二之所以强调“地产人”概念 ,是因为房地产真的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一些房产爱好者只掌握了部分信息,有时恰恰得出错误的结论。

比如经常有人拿二手房库存量说事儿,通过数据推理认为上海二手房库存已经突破15万套,去化周期将超过一年。

完全是本末倒置。

库存量高企,其实正是市场下行的结果,并不是原因。一旦市场转向乐观,二手房挂牌会迅速减少。

或者说利空见底后,部分房源也会退出市场——你们再往下砍我不卖了。

这句话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环线业务过程中的深刻感受,越来越多的房东选择暂停卖房。

一位客户想出售世博的老破小置换次新,原来挂牌价295万,降到265万后还卖不掉。中介的建议是再降15万,直接突破了客户的心理底线。

客户的选择是房子暂时不卖,向亲戚朋友借钱周转,现在次新房已经卖好。

再降15万成了名副其实的笋盘,为什么要将笋盘留给别人,自己拿着不香吗?

另一个客户计划卖掉七宝皇都花园,也是都带着大砍刀过来。这时银行出了利好,1300多万的房子评估价可以做到1500多万,按照6.5成计算都可以抵押出1000多万现金。

即使不卖房也可以实现置换。

还有一个更为典型的客户,要出售新村路附近的老破小,已经降到235万还卖不掉——再降价就低过买入价。

这时客户感情上极难接受,即使知道卖的便宜买的也便宜,还是选择了暂缓交易。

其实大部分房东都会将买入价作为心理底线,低过买入价通常都不会接受。即使理性上知道卖掉较为合理,感性上还是果断拒绝。

学过经济学的应该都知道这是损失厌恶,买入的房子便宜多少我先不管,让我亏钱卖门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环线最近的成交依旧是大砍刀砍下去,房东也没有反抗,因为环线选择的都是不得不卖的房源。

这些房东要么出国、要么做生意破产、要么必须置换腾房票,是最为“优质”的房东。

不过这些房东好像快“用完了”。

9月份时闵行中城绿苑两个业主都急售,相互较着劲的降价,将小区价格拉到新低。

这种盛况,已经好久没遇到了。

当然个别片区还有急售房源,以及会有新的急售房源出来,但是基本面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房东普遍的都有底线了,市场侧基本就到底了。

02

听到这肯定有朋友不同意:说好的市场下行,就降这么点?

其实也不是房东不想降,而是你没继续给利空啊。

楼市所有利空基本都已兑现,三道红线、三价就低、疫情影响、大会影响、房地产暴雷、打击教培等等,都已经过去了。

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明显利空出现。

房地产就是一个热气球,利空就是拿走一些火苗降低温度,从而控制热气球高度。

现在该拿走的都拿走了,热气球已经降到合适位置。要想进一步降低,需要进一步利空出现。

当然利空有大有小,利空太大火苗直接扑灭,热气球就要硬着陆。 这时楼市就要螺旋下降,直至全面崩溃,房东完全没资格说什么底线。

不过上海楼市的利空明显没到那个程度。

如果利空进一步加码,房东心理底线可能进一步下降。可惜的是,后面很难有进一步利空。

更重要的是,客户侧也在分化,并没有全面退出市场。

由于利空见底,部分客户在持续淘笋,这也是“优质房源”能卖出的核心动力,也是楼市的托底力量。

换句话说,你们也没给买方一个无限等待的机会,他们也给自己设置了入手的底线。

说白了还是利空消息不够,你把限购升级,10年社保才能买房、上海家庭只能买一套试试。

在利空出尽时,利好信息陆续释放,是买卖双方心态变化的重要原因。原本心态失控的房东,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政策已经见底,这个已经是行业共识。大家想的不是怎样进一步扼杀房地产,而是尽可能的救活。

11月13号,央行、证监会联合推出金融16条,助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11月24日,国有大行定向授信各大房企纾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8日,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重组上市,提供新的流动性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策是政策,效果是效果,能不能就活是另一回事,必须承认的是政策已经到底。

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政策转向,真的是后知后觉。

当然以上政策针对的都是房企,间接依旧是盘活经济。其实这非常正常,大家能不能买到房子重要,盘活经济其实更为重要。

房企的利好通常会波及到消费市场,这时大家所谓的信号才会到来——目前来看传递过去还需要时间。

更重要的是,二手房市场是反经济学的。

其他行业市场上行价格上涨时,供应量会不断增加,资本家以此攫取利润。

房地产市场上行价格上涨时,供应量反而会减少,大家都担心贱卖资产暂时撤牌。

所以市场一旦上行,二手房供应量将急剧降低。

当然是否能够在消费端引发乐观情绪尚不确定,其实当局估计也不确定,所以后面一定还有政策储备,以便随时加码。

03

当然充满不确定的是经济底,这是政策能否见效的核心,也是最具争议的地方。

房企盘活,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接盘,房子卖不掉等于向无底洞里砸钱。

大家还接得动吗?

其实这本来也是一件事情,房企盘活了上下游都恢复正常,公司有业务了、员工有提成了,大家信心逐渐恢复。

至少政策初衷如此。

当然疫情反复,也给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疫情的底其实也已经到了,这里不便多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环二微信沟通。

即使经济底没到,也有一些标的不受影响——因为许多人根本不靠工资收入买房。

环二是最早提出上海楼市分化论的博主(《》),其实这轮下行周期楼市分化更加严重。

当下制约大家购房的核心是置换困难,老房子、差标的根本卖不掉。 反过来讲优质资产依旧有人接盘,市场再差价格挺得住、交易量挺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下行周期,长宁新天地河滨花园反而上涨。其实大宁许多小区房价也非常坚挺,交易量也并未明显下滑。

这是因为上海楼市整体尚在分化过程,抛售不良资产,置换优质标的正在进行。

所以一些老房子、不良资产价格被迫压低——大家都想卖,形成市场倾轧。 接盘的人又信心不足,价格只能下滑以至于再次重估。

优质资产较为坚挺,二者差距就再次拉开。

8月份以来,天山的次新房依旧上涨,万科天空之城有所下滑,说明即使次新房之间也在分化。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经济不景气时资产回流核心地段非常正常。

04

当然上海楼市不是一盘棋,是否反弹需视地段情况,甚至有些地段可能还要下探。

比如一些新房集中入市地段, 需求持续向新房释放,二手房可能会持续下行 。

二手房降 到位后倒挂取消,新房、二手房各自抓到部分客群(需求不同选择不同),暂时失去进一步下降空间。

比如普陀内中环,新房已经直奔11万而去,着实没有倒挂空间——甚至出现“正挂”。

这样的市场反弹还需要更强力的市场信号。要么是新房出尽,要么是需求重燃快速消化掉。

更重要的是,上海是一个分化的城市(《》),普陀、杨浦的新房再多,影响的更多是北上海市场。

徐汇、闵行、长宁的部分地段,影响相对较小,新房并未产生明显冲击。

在普陀新房集中上市,几乎都不用积分时,长宁新天地河滨花园单价再创新高。

道理很简单,普陀的新房与我想买长宁有什么关系?房子是不动产,跨区域真的无法平替(别杠,我知道你有朋友同时看长宁、普陀,普遍的来讲地缘客一定是需求主力)。

所以我们必须承认新房市场有一定冲击,由于房地产的特殊性,冲击是局部区域。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上海楼市整体见底。但是上海市场太大,各个地段都有一些特殊因素,具体触底时间还需要具体分析。

就像2020年上涨一样,部分地段登顶,另外一些区域行情尚未启动。这时把握时机就显得异常重要。

甚至同地段内也有先后,普陀千万级新房集中入市,不影响老破小触底。

如果有不同观点,欢迎大家在直播间讨论。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