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破解目前普惠金融体系面临的瓶颈和困难?商业金融机构在解决公益、救济问题过程中如何与商业逻辑相匹配?6月20日下午,在2024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八:建设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上,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的代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交行董事长:加强数据赋能、线上线下融合、产品供给

谈及普惠金融,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通过“四个加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第一,加强数据赋能,提高融资可得性。在过去的金融模式下,我们看的是抵押担保,往往普惠客户缺乏合格的抵押品,要突破这个难题,重要是整合内外部信息,对客户的经营行为、信用数据为基础进行精准画像,主动授信。

第二,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提高融资便捷性。通过加强动态人脸识别,远程音视频技术,同时一些政府产权确权机构的直联,不动产登记机构、知识产权机构的确权等直接联系,强化线上服务功能,同时把少量必须线下业务一体化整合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效能。

第三,加强产品供给,提高居民收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经营需求。持续加大低起点、中低风险、形态简单的理财产品包括基金、小额保险这些普惠性的财务管理产品的跟进,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第四,加强对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服务,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打造出了科创服务品牌。

农发行: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三农”重点领域

农发行董事长钱文挥表示,普惠金融是市场机制不能自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金融服务所能提供的相关重要服务,体现了金融服务更广泛的可获得性、公平性。往往市场机制在追求价值导向过程中,在部分领域、部分区域和普惠目标不能完全一致,但是整个金融行业又把它作为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在推进,两者并不对立,是一个很好的融合过程。

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钱文挥表示,农发行首先聚焦重点人群,完善贷款联农带农机制。第二,聚焦重点区域,助力缩小地区间差距。第三,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发挥金融支农先锋主力作用。重点在保证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解决农民问题,确保不能给农民打白条。同时,良好生态环境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第四,聚焦小微和民营企业,助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普惠金融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方向

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宜建在论坛上指出,融资难和融资贵是长期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问题,普惠金融是缓解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要建设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尤其关键。

他指出,商业可持续性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尤为关键。建议从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发展智慧供应链金融等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廖宜建表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把发展信用担保体系,视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手段,其特征都是由政府出资或者资助建立的。他介绍了香港特区政府的举措,2011年香港推出的“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通过打通政府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及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 可以帮助银行更有效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利用既有数据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第二,推动信用信息共享,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亟待规范,造成银行难以充分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以及其信用状况。如果能打通政府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以及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信息壁垒,这样一来银行可以获取征信、税务、政务、海关、司法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从而掌握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务前景,满足风险控制的要求。

最后,以供应链金融破解中小微融资的困境。当前各行业生产链、供应链都在不断延长,如果我们把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打开,不难发现其中有着无数中小微企业支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