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塞人堂郎

为什么关了这么久,每天感染还有那么多?

这个问题,让很多足不出户在家呆了很多天的人很郁闷。

没有专家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发声。因为专家的话需要有实证作为基础,不能随口说。

说起来,自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问世以来,尤其是进化株BA.5.2和BA.7(前者的亚分支)出世以来,这个问题就和“为什么一两个月不出门,还是被阳了”一样,没有标准答案。

下面几条原因,不完全,不一定准确,也无法取得实证,权当作闲谈。

01 事件,就是发生了意外。

足不出户的居家封控模式,为了阻断病毒的流动传播,先让人完全静下来,再腾时间筛查出所有阳性感染者,转运方舱治疗,密接人员转运隔离点集中观察,病毒的威胁解除,人们就解封了。

理论上,在这种静态模式下,一个小区用两周左右时间,所有阳性感染者被检出,封控就可以结束了。

这个理想结果,需要满足闭环、静态、居民完全受控三个条件。而实际上,意外总会发生于“意料之外”。

02 意外之一:2%不受控的居民。

总是有不戴口罩、口罩戴得不规范的人;总是存在有“特权”、或有特殊职务、能够脱离管控进出小区的居民。当这些人频繁接触外界感染病毒的高风险人群时,就成了这个小区的传染源。

这极少数不受控制的居民,数量不多,但只需要2%,就有可能造成整个小区的内部传播。因为他在小区内部是自由流动的,比如每天的集中核酸检测、接收物资,这给病毒传播提供了很多可趁之机。

03 意外之二:失效的核酸检测。

我们在N次核酸检测经历中,都亲身体验过,不同工作人员的采样手法有很多不同。有的在上颚刮几下,有的要求你“啊”出声来,有的倒是捅到嗓子眼里了,却让人难受得不行。

大家可能看过有位医护作者“小文”的文章,她讲到核酸检测在精准实施上是多么难以做到。要求被检者充分暴露出咽部,由她来操作,也只能达到70-80%的准确度,而在许多小区、企业内部采样点,这个比例可能连50%都达不到。

到目前为止,核酸检测还是诊断新冠病毒的金标准。所以只能靠频繁多轮检测,用次数来换取准确率。但在这个过程中,感染者在还没有检出阳性的时候,可能已经在传播病毒了。

04 意外之三:意想不到的密接。

有资料称,两个不认识的人一前(感染者)一后上厕所,仅仅是在洗手间打了个照面,后者就被感染了。

还有通过流调发现,在一条小道上,骑自行车的人与行人(感染者)擦肩而过,骑车人就被感染了。

我朋友讲,他封控期间在唯一一次去商店购物时,两人都戴着口罩的情况下,他能感觉到对方(感染者)呼出的热气,结果回到家晚上就发烧了。

一些案例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奥密克戎的新变种的确防不胜防。很多密接人员无法靠流调来准确判定,成了漏网之鱼,而传播仍在继续。

05 意外之四:堡垒从内部攻破。

在一些地方,流动工作人员的管理存在很大漏洞。核酸采样人员这样的关键岗位,屡屡发生因自我防护不当而被感染,又在对居民采样过程中造成了病毒传播。

能够进出小区的物资保供人员、物业、保安、保洁人员,他们接受防护规范培训的机会更少。许多人的防护服穿了脱、脱了穿,几天不换,还有在大白外面穿外衣、套马甲的。

这些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流动人员,按规定不能回家,要相对集中进行闭环管理。但在许多小区,无法为这些人员提供吃住保障,往往管得不是那么严格。

即使居民静态管控得再严格,但这些流动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跟不上,那所有的封控措施就形同虚设。

06 意外之五:狡猾变异的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病毒发展到BA.5这一代,它的传播力、隐匿性已远非新冠病毒第一代、第二代可比了。它仿佛是以在人体内部生存下去为目的,不求致人死地,只求与人共存。而人类要想将其拒之门外、除之后快,却异常困难。

大家用对付新冠病毒一代、二代的办法,现在来对付奥密克戎,往往发现不好使了。就像撒大网捞鱼,奥密克戎却以更细小灵活的身姿从网中滑了过去。

又像赛车,本来我跑80码,病毒原来60码还能赢它,现在病毒跑100码了,我就跑不过它了。

很多感染来源不明,传播链条查不清,最基本的原因还在于奥密克戎的这种特殊性。

如果没有上述意外发生,按照我们的封控模式,病毒早就熄火了。但作为比人类都古老得多得多的存在,病毒并不按人类的逻辑出牌。这些意外常常发生。

这些意外的发生,导致感染从首次感染,发生“二次感染”,导致解除居家的倒计时再次被重置。

眼看着第五天结束了,无疫小区即将皆大欢喜,因为意外发生,忽然冒出来个新的感染者,于是五天封控就得重新开始。

这样的二次感染一再发生,解封倒计时一再被重置,于是就出现了一种负向循环,居民全体陷入一个无法摆脱的梦魇,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人们似乎永远无法走出家门,甚至怀疑人生。

这种二次感染如果一直无法阻断,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人都要遭遇一次“劫难”,先后被动经历了一轮感染和治愈(自愈),最终的解封时间将取决于,这个小区的居民用了多长时间完成了一次群体免疫。

当绝大部分人经过感染痊愈而具有了免疫力,其余极少部分人本身先天免疫系统很强壮,病毒传播就无法继续而终止了。

因此,这种看起来严防死守,实际上无法有效阻断病毒意外传播的封控,延宕了病毒的自由传播过程,也造成了“有控制”的群体免疫过程。

所以,一个中小城市,从封控到解封,用一两个月甚至两三个月的时间,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有这么多意外发生,那病毒要怎么防?我们的封控还有意义吗?

我们左右不了病毒的进化变异,就只有做好自己。再难防,也不放弃,这不仅是我国的态度,也是世界的态度。只是各国的策略不同。

卡塔尔世界杯成千上万人看球赛,那不是都放开了吗,可是巴西名宿罗纳尔多确诊了,一样接受隔离,只能窝在多哈的酒店,看自己国家队上场。

封控不能随意封,也不能长期封。关键在于各环节措施要做到高效、精确,没有漏洞。基层社区、一线干部和全体居民是一个战队,谁都有责任做好防控,谁也不能独自扛过所有风险。

大家齐心协力,消除这些意外,避免这些意外,才能尽快结束躺在家中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