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读者群很小,知道鹿鸣君黄老师的可能不多。

说起来,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没看到他的公众号推文了。

在之前,他有过一次很长时间的断更。这一次,不知道他又遇到什么,发生了什么?

此时,我特别地想念他。

直面世事,透视真相,如鲁迅一般的犀利和锋锐,以笔为刃,向不平事投出他的匕首,是鹿鸣君一贯的风格。

在今天的时代,鹿鸣君这样的文人斗士,已经不多见了。不,应该是罕见了。

今天已不是100年前的时代。这盛世繁华,正如每个人所愿。即使有疫情阻扰,也不妨碍大家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轻松、愉悦。

而鹿鸣君的声音,在许多人听来,显得过于刺耳、尖刻,过于沉重了。

他习惯步入小人物的泥泞,穿过芜杂、平庸的表相,一路抵达善恶荒野的深处。他善于洞察蛛丝马迹,牢牢抓住问题的要害,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最后揭示出事件的真相。

他把人世间真实的一面剥开来给世人看,自己吞咽、品尝深深的苦。而大家并不知道,他所承受的压力与焦虑。

或许实在不胜其扰,他将攻击他的留言晾出来时,大家才意识到,他处在一个怎样的写作环境中。

他原本不适合出现在当下的舆论场,他是一个另类。他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榜”里,仿佛一个突兀的、孤孤单单、不合时宜的存在。

当大家都关注新冠疫情、俄乌军事时事热点,热衷于宏大叙事时,他的目光投向受困群体和身边的人,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和悲欢。

今夜,我一边回想鹿鸣君,一边和大家一同等待着一个答案。

窗外寒气袭人。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曾是火灾中那栋高层楼里的住户,只是不幸逝去的是他们。

就像两个多月前,那辆夜行在贵州山路上的大巴翻了,只是我们碰巧没有坐在里面。

小人物的命运起伏,原本无足轻重、湮没无闻。只是因为某一特殊事件的背景,被媒体的聚光灯放大,才引人注目。人物那么小,事件那么大,更令大家关心、惊心。因为大家都是小人物。

小人物的生离死别,抵不过一位明星人物的锒铛入狱轻易上了当天热搜。在这流量社会,大家其实需要的只是一种交流,一种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关注,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的生存与未来的关注。

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的、克制的平等沟通与对话。民众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上得以展现和表达。有什么诉求,通过合理的渠道得到满足。很多冲突和矛盾,甚至极端事件,原本都可以通过这种对话得到化解。

人们希望,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普遍的民意得到理解,对逝去的生命给予尊重,对责任者严惩,给公众一个诚意的交代。

当不确定信息充斥周遭、暗流涌动,社会迫切需要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会给大家的生活和未来注入新的希望和信心。

接近凌晨,新闻发布会终于来了。公共突发事件的危机应对,得过舆论场上的这一关。事发后第一时间阐明事件的真相,表明解决的诚意,追责的决心。

今夜,我们当了一回看客。但是,没有人可以永远做看客,也无法永远置身事外。

我们都是局中人。别人有痛苦,我们在一旁的人会同情。别人愤怒,我们也会理解包容。因为我们感同身受,都经历过。

当然,你也可以表达愤怒,但不要愤怒地表达。愤怒只会淹没理智的光明。抱怨、不满,除了发泄情绪,于事无补。

人们有发出声音的权利,表达对生活的态度、未来的期盼。

但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的表达,触及事件的真实细节,对民众所思所想之事,有穷根穷底的能力,洞若观火的直觉,还有直言敢谏的勇气。

问题纷繁复杂,需要化繁为简的力量。世事人心莫测,需要拨云见日的慧眼。智者不惑,洞明世事。勇者不惧,敢作敢为。有勇无谋者败于鲁莽,有智无勇者败于退让。

匹夫有血性,老农有良知,血性与良知可集于鹿鸣君这样的文人身上。血性因良知而未曾泯灭,良知借由血性得以彰显。

我们出声,并不是因为勇敢,只是怕被那火光一起吞了。我们出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只想找到同道,以壮同行的声势。

我们出声,但不愤怒。只是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与他人的悲欢相通。

引用鹿鸣君一句话: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如果通了一些,彼此就会减少很多孤独感。这正是我们生而为人并组成族群的意义。

孤独者,有自己的狂欢与倔强。他会一直向下继续挖掘,到达足够深,那里有更粗壮的根,与同类相连,渡他至广阔世界。

祝鹿鸣君一切无恙,但愿只是暂别,他日重整归来,再书千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