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6日,北京最新的疫情数据出来了,新增感染者超过4000例,其中社会面806例。

社会面新增感染者达到这个数字,意味着流调追阳、转运隔离、高风险区划定各项工作将承受巨大压力,接近了精准防控所能承受的阈值,影响到防控的精度、速度和准确度。

假定在一个管控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每天有1000个社会面感染者,按每人50个密接计算,流调对象将达到50000人,需要准备50000张隔离床位,这1000人所涉及区域将被划为高风险区域。按一栋楼3-5个感染者,将在一天内有二、三百个楼栋或单元被增设为高风险区。

由此可见,首都疫情防控面临严峻时刻,正如北京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正处于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

疫情升温,防控措施也必然升级。与此相关的必然是大量新增感染者及密接将进行转运,接受治疗和隔离,一部分社区楼栋、院落提级管控,更多的居民将接受“足不出户、上门服务”。

压力之下,工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居民区因出“阳”被整体封控了,有的小区门口安装了围挡,有的居民不明原因被通知转运隔离而与执行人员出现了分歧。

这时候,居民有话要说了。他们针对封控措施中存在过度、加码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还有人专门写了一纸执行隔离的程序说明,希望按照法定程序执行密接隔离措施。

讲科学,讲民主,这不是一百年前民主革命时期,德先生、赛先生回来了,这体现了人们普遍提高的民主意识、科学素养。

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其中的主题意思就是要依法防疫、科学防疫,不能超越法规政策,搞层层加码、一刀切。她们以普通市民的身份,代表所在小区的居民,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针对问题平等沟通、协商解决。

疫情防控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基层执行者应善于听取群众的这种声音,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调整,尽可能向精准化方向靠近。

需要看到的是,一天新增806例社会面感染者,给精准防控工作带来的难度和强度之大,让基层一线社区、执法等部门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比如,高风险区本来按一栋楼划定,结果划了一个小区;流调转运的密接人员不经意多判定、多转运了一个人;执行隔离人员上门执行过程中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可能都会面临群众的质疑,经受群众的非议甚至批评。

感染的人多了,涉及管控的人就多了。“加码”管控的人多了,群众就可能有意见。群众提出的问题多了,会让一线执行变得谨慎仔细。执行的速度慢了,又可能增加新的感染风险。

显然,精准防控的过程,就是在防控的力度与准确度之间做加减法,在速度与稳定度之间权衡估量。

重压之下,奔跑之中,穿好一根针,端平一碗水,何其容易?对于基层一线社区单位、执法部门,这就是考验大家治理能力、执行能力的时候。

依法科学精准防控,这一条原则字字千钧。既要精准防控,又要依法、科学。依法科学保障的是群众切身利益,精准防控保障的是群众生命健康。

哪方面都不可偏废。群众的权益要维护、呼声要听取,防控的工作还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这不是要在完全放开或一刀封死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放松与严控之间,探寻一条更加精准、适度的“中间模式”。

这套防疫模式更精微、更细致,用力更准、效率更高,在对付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过程中,达到既避免滥伤无辜,又如同探囊取物的效果。

疫情防控已近三年,眼前的路依然很难走。不仅很难,好像还更难了。

但是在最难的时候,并非意味着毫无选择,或束手无策。坚持走精准防控怎么走?没有固定答案。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的务实探索,就是在认真落实疫情防控的大政方针,也是在密切响应群众的呼声。

正如有位居民在提意见时说,我们不是来给居委会找麻烦的,我们与居委会在一条战线上,有风险共同承担,有问题共同解决。

在实现疫情防控的目标上,无论有多大的难题,相信群众与政府永不对立,而是双向奔赴、并肩战斗。这是精准防控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控胜利的希望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