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竹子里灌酒后正用竹筷堵塞钻孔(南华 摄)

如何将竹酒“种”出文化、喝出诗意来?11月26日,宁波王升大博物馆在连续“种”了10多年竹酒的基础上,再次前往著名竹乡——海拔500多米的宁波市横街镇云洲村擎天池自然村王升大毛竹基地,开种、体验、研讨、改良他们的竹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电钻打洞,向竹子里灌酒(南华 摄)

横街镇有竹林5.23万亩,是全国单片竹林面积最大的乡镇,被誉为“中国竹笋之乡”,同时,该镇也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浙江省革命老区乡镇、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镇里每年举办竹乡生态休闲旅游节,更提高和扩大了该镇竹乡的知名度,镇内有浙东大竹海、大雷黄泥拱笋等美景、美食。
据王升大博物馆馆长王六宝介绍,他的外公汪沈是横街镇大雷村人,那是个被竹山包围的村庄,村民生活来源就靠毛竹。当年他的老外公略懂草药常自配药酒,一次上山干活不料带的瓦罐酒突然罐裂酒渗,只能在竹林中就近选一株毛竹钻个洞将酒灌入暂时保存,数日后砍竹倒酒,意外觉口感甚好,从此有意将酒多多放存竹中,全家四个女儿全喝毛竹药酒长大,如今二女儿、王六宝之母汪二花已足足100周岁,还耳聪目明;三女、四女均身体康健、手脚敏捷;大女汪李大也活到99周岁那年才仙逝。因有外公传下来的毛竹山地和毛竹酒配方,王六宝自2009年起开种毛竹酒自饮自足并馈赠亲友,取名“老外公毛竹酒”,通俗、接地气,深得许多品酒人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锯开“种”着酒的竹节(南华 摄)

近年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名闻遐迩的大雷黄泥拱笋这个“菜中珍品”被土生土长的大雷村民制成了罐装食品、注册了“竹参”商标,让菜肴与保健品媲美。王六宝深受老外公村邻们的启发,于是,也不断体验钻研、查阅资料,深入研讨、改良竹酒的配方,大力挖掘竹文化精华,以投入更好的古方、配出更好的口感、融入更佳的意境,争取尽力提高竹酒的品质和文化内涵。
天性勤奋的王六宝在李时珍《本草纲目》巨著中查到,李时珍立《水部》为百药之首,将宇宙中的水分为43种,其中天水13种,地水30种。而在天水中,竹汁赫见其中,李时珍誉之为“神水”、“药雨”。据《本草纲目》记载:竹沥,味甘,微寒;无毒,具有镇静、解热、生津、镇咳、利尿、醒酒等功效。他再虚心请教医学专家,果然,现代医学证明:竹沥饱含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硅、锌、硒、锗、铁等,能活化人体细胞,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持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酒出来了(南华 摄)

翻完医典,王六宝又开始查阅竹文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吟咏竹子天生高雅淡泊、竹色四时不移、坚韧不屈、高风亮节的诗词经典,怎样把这些赞誉的意蕴体现在竹酒上?他“冲刺学习”着宋大诗人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清代诗人郑燮的“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唐诗人孙岘的“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清文学家魏源的“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脑中回想着竹子不开花不与百花争奇斗艳、不图华丽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竹子一尘不染、谦虚有节、坚贞挺拔,素有“岁寒三友”和“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拟人美誉,王六宝真觉得竹的品格、气节、风骨、灵魂都太高尚了,那由竹所酿就的原生态竹酒自然更是传承竹文化的珍贵之礼,他不知不觉地作了个决定:新配方的毛竹酒该再取个新名,暂定为“竹枝酒”吧。
青青一壶竹枝酒,自有高风在上头。当日,王六宝带领员工用柴刀、电钻、老外公的瓦壶等,在毛竹基地里选竹、钻洞、注酒“种下”新酒,又用锯子、砍刀等收获已经“种植”月余的竹酒,当洋溢着竹子特有清香的竹酒缓缓注入大汤碗时,围观的人群一片欢呼声,王六宝拿过一海碗当场大喝一口:王升大竹枝酒返璞归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砍倒竹准备取酒(南华 摄)

据悉,“种”竹酒的最佳季节是每年11月到过年前后这段时间,“种”的期限10天到月余不等,竹酒的最大特点是香醇可口,各具特色。因每株毛竹的种植年限、地理位置、竹浆多少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一节竹枝酒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珍贵孕育。愿每一个爱酒人,珍惜这大自然的馈赠,珍惜竹枝酒。(记者 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