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在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一些出身基层的优秀人才受到重用,走上了国家领导人的职位。他们的出身虽然平凡,但能力出众,也为这个新时代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要说其中名气最大的,应该是代表大寨精神的陈永贵。
出身贫苦家庭的陈永贵一路走来,荣获后来的成就,还真是不容易。1914年,陈永贵生于山西昔阳,7岁那年,山西遭遇大旱灾,家里本就贫瘠的几亩田地颗粒无收,四周的野菜也都被大家挖干净了,眼看就要饿死了。父亲没办法,就留下儿子,把妻子和年幼的老二和老三一起卖给了地主当奴仆,代价就是几麻袋粮食。
这样一来,全家的性命就都保住了,但父亲却落下拿老婆孩子换自己苟活的恶名,后来精神上不堪重负的父亲自尽,陈永贵成了没人管的孤儿。为了活下去,什么苦活累活他都干过,好不容易熬到成年,还娶了媳妇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但日本人又来了,好日子刚开始又到了头。
日伪军为了巩固地方统治,在乡里组建了维持会,每个村庄都要选出维持会的代表,精明能干的陈永贵被日伪军看中了。但这个背叛祖宗的汉奸差事他可不愿意干,但有人指点他,他完全可以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服从日伪军,背地里利用这个职务给地方抗日组织通风报信,这不更好吗。
此后一段时间,陈永贵一直这样干,但时间长了难免泄密。这事被日伪军知道后,将陈永贵抓走了,后来还是村里凑钱,才把他保举出来。正是这个经历,让他获得我党的信任和重用,抗战胜利后陈永贵光荣入党,并当上了大寨村的生产委员,1952年当选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大寨村地少人多,再加上不适宜的气候,他当选支书时,村里粮食的人均亩产只有237斤,。这还算是好的年景的,要是遇上灾荒年,只能去外地讨饭了。陈永贵上任后,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带着大家先在白驼沟、后底沟、小背峪等地,靠着全村人的努力,先后开垦出近40亩良田,经过数年的努力,1956年大寨终于迎来第一个丰收年,全村粮食亩产已经达到了350斤,要知道1949年人均只有80斤左右。
大寨村有了陈书记作为主心骨,大家齐心埋头苦干,到了1962年粮食亩产已经到了惊人的774斤,这是几代人都不敢想的大丰收,村民们不禁感慨:咱们支书真有本事,真没想到咱村里也能收获这么多的粮食。
没想到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到了头,转过年来大寨村就遇到了罕见的大涝灾,看着耗费十年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村民们都心痛地哭了。但陈永贵没有泄气,他重新撑起大家的信心,甚至拒绝外援,靠着全村人的力量,夜以继日、奋尽全力,一起重建大寨村。
当上级不理解陈永贵不要国家救济的做法时,陈支书却向上级承诺,当年社员的口粮不减,交的公粮也不会少。经过数月的努力,大寨村还真创造了奇迹,当年再一次迎来丰收年,村民们有吃有穿有房住,另外还上交公粮20余万斤。
大寨的事迹不仅传遍山西各地,就连毛主席也听说了陈永贵的名字以及他的大寨村,后来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指示,随着大寨精神的传播,陈永贵的名字也传遍全国各乡村。此后陈永贵开始踏上了仕途,到了1975年还当选为副总理,成为副国级领导人。
随着时代的变化,陈永贵也越来越感觉自己能力有限,1980年他辞去职务,本打算回大寨工作,但最后留在北京,担任东郊农场的顾问。不想不久后,陈永贵在体检时被查出患有癌症。本来可以运用医疗技术,延续他的寿命,但陈永贵不愿意浪费国家资源,没有同意院方的治疗方案,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病逝。
虽然临终前,陈永贵嘱咐家人,自己的葬礼一定要一切从简,不要给国家增添负担。但最后由邓公指示,陈永贵的追悼会按照副总理的规格举行。追悼会上,并没有高层领导人到来,除了华国锋。两人共处多年,虽然工作处理上有争议,但关系还是不错的。
陈永贵的追悼会是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的,当天有一辆高级轿车缓缓停在殡仪馆门口,路过的群众都在猜想这车上的人应该是谁时,只见带着墨镜的一人从车里走出,有人立刻认出这就是曾经熟悉无比的华主席。
他走进灵堂,对着陈永贵的遗体三鞠躬,然后又围绕遗体走了一圈,此时周围人已经看到华主席脸庞上流下的眼泪,最后华主席与陈永贵家人握手后匆匆离去,整个过程没有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