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日本天皇的叔叔,朝香宫鸠彦。作为一个亲王,日本的地位可想而知,为何在南京大战之前,天皇要将其送到前线呢?

想要追究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要看一看,日本攻打南京之前在国内召开了一个会议。

日本军中的参谋会议分为两种,一种是阁僚会议,这个会议非常的严格,参会人员必须达到一定的军衔或者是担任一定的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情况而言,日本召开的会议都是阁僚会议。作战参谋拟定作战计划之后,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军司令长官和参谋长这里顺利通过。如果通过不了,或者发生重大的情况,军司令长官就会召开幕僚会议。

幕僚会议就比较简单了,参加者不分军衔和等级,人人都可以发言。

而这次会议就是幕僚会议,会议的主旨很简单就是:要不要向南京追击。

最大的议题就是后勤补给。上海一战,尽管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伤亡也很大。军队的人员补充,弹药补充都是问题。过程我们不细说,只说一下结果:最后日本当局决定进攻南京,弹药打没了,就打白刃战,粮食吃没了,就地征收。这完全是一种以战养战的做法,符合日本的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士兵和一个国家首脑,两人的想法自然不同。东京方面自然知道,这种方法太冒险,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一直到现在,日本军队的一些行动,并非日本当局的决定,而是一些士兵的肆意妄为,尽管结果不错,但是天皇也担心,日本的好运气是否一直能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皇自然派最亲近的人来到前线,起到一种监督作用。这也就是日本亲王,朝香宫鸠彦,来到前线的原因。

上一篇文章我没收到,日本当局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松井石根非常的高兴。但是紧急情况,日本又下了第二条命令,又让其十分的郁闷。

这个命令是:让松井石根把兼任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位置让出来,天皇的亲叔叔,朝香宫鸠彦亲王接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井石根虽然是一个老家伙,但是他并不糊涂,名义上他还是华中方面军的司令官,统辖这第10军和上海派遣军,朝香宫鸠彦的到来,多少有架空他的意思。很显然,东京对他在上海的表现并不满意,老家伙一着急,又犯病了,当日本军队推进到苏州的时候,他最终被留在了苏州。

最后我们说一下,日本南京攻略计划是什么怎么样的呢?

上海派遣军负责正面追击,在追击的过程中,分出一个小部队,抢先渡过江北,堵截中国军队北撤之路。第十军迂回向南京进攻,途中分兵芜湖,切断中国军队沿江向西之路。

除了第101师团主力留守上海之外,日本的其他8个师团,2个支队全部涌向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后期围攻南京的日军,并不是前两路军,而是一直在外围迂回的部队——九留米第18军团。这个军团也非常的特殊,尽管为过南京,但是并没有参与到后期的南京战争和南京大屠杀,去哪了呢,后期文章会介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