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G崛起之后,一提到中国科技公司,大部分人想到的会是华为,如今又一家公司开启了追赶华为的脚步,要在科技技术方面大干一场。

11月16日,腾讯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期内实现营收1400.93亿元,同比跌幅收窄至2%;净利润(Non-IFRS)322.54亿元,同比增长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净利润在经过三个季度的修复之后,本季度净利润增速再次转正。在上一个季度,腾讯实现净利润281.4亿元,同比下降17%;而在今年第一季度,腾讯净利润为255.5亿元,同比下降22.9%,在更早的2021年Q4,净利润为248.8亿元,同比下降25.1%。

尽管受制于宏观环境,盈利还在承压,但净利润跌幅收窄,表明腾讯筑底企稳趋势明显。

在净利润企稳回升的背后是,通过持续加大在前沿科技投入,用科技助力数实经济,使腾讯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双引擎”驱动增长的逻辑更加明显。

一个愈加明显的趋势是,腾讯科技底色更扎实了!

花更多钱开始啃硬骨头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核心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曾说过:“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但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所以我们要以国产化替代,实现安全可控”。

但如何才能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呢?人才和科研投入是重中之重。

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的腾讯,一直在逐年增加研发投入,这个数字已经从2018年的229.4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518.8亿元,研发投入直接翻了一番。

今年以来,腾讯每个季度的科研投入也都保持在150亿元以上,第三季度更是有增无减仍保持高位投入,财报显示,腾讯Q3研发投入达到150.82亿元,同比增长9.8%,。

其实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提高科技竞争力,已经成为科技企业的必然路径,但从去年投入强度来看,阿里巴巴研发投入为578亿,投入强度6.91%;腾讯研发费用519亿元位居第三,研发费用投入强度9.26%。显然,腾讯研发投入强度要高于同行的阿里。

经过多年的科研投入,在今天腾讯已经有相当不错的进展。在2022年度全球企业KVM开源贡献榜上,腾讯成为唯一一个连续六年上榜的云厂商,贡献全球1/5核心突破,这意味着,全球每5项核心突破,就有1项由腾讯云贡献。

而这仅仅是腾讯关键技术积累中的缩影,日前,在WE大会现场,腾讯还宣布将在前海新总部建一座永久性科技馆,并将和科研机构合作,基于科技史实和海量论文筛选,运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联技术制造一棵“科技树”。这棵“科技树”将跨越百年科技史,以基础学科为根脉,以学科的发展演为枝干,串联起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在啃关键技术硬骨头的同时,腾讯也积累了一批前沿科技技术“人才库”。有30名在人工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及医学成像等领域的专家,入围2022 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的「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企业开始干“重活”

扎实的科技‘底色’转化成内生力量,让腾讯有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底气,让科技技术投入进入成果兑现期。

以腾讯云为基的数实板块稳健增长,Q3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4%,收入占比32%,再次超越游戏成为推动腾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产业生态上掌握的核心技术优势,重新获得资本市场审视,并重新定义了腾讯这家企业的投资价值。

此前,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要有长跑的信心和准备,努力做好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助手”,如今看来,“兴实业,干实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也走对了。

从蒙眼狂奔到高质量发展,其实并不是腾讯自己在做,国内科技公司阿里、华为等都从高增速转向长期价值思考,发展的方向逐渐从信息互联网转变产业互联网。

基于流量的信息互联网时代,行业里比较俗气的说法就是流量争夺,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成为评价互联网企业的核心KPI。

过去二十年的流量追逐确实使互联网行业迎来黄金时代,但是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互联网公司把钱全砸在流量获取上面,真正花在研发上的支出不足,所以底层技术是个短板。

但随着互联网行业见顶,之前躺着賺钱的日子也结束了,技术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始被重视,于是,腾讯、阿里等都开始大象转身,踏踏实实搞科研,干起了“苦活”和“累活”。

而科研投入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为自己买的保险,哪怕它只有一定概率会起来,也需要提前对未来的大趋势技术和生态布局。

瞄准未来发展趋势,腾讯构筑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音视频、安全等自研产品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倪光南院士的期待也出现了,在中国科技公司的投入下,在人工智能、数据库等前沿科技,中国已经跻身到世界第一梯度。以前谁都不喜欢干苦活,累活,现在中国科技企业变得更加务实,正在用干累活积累的技术实力,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