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探访梅州蕉岭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频“出镜”,砍树人变看林人

(40种野生动物频频“出镜”——蕉岭县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时长共1分06秒)

40种野生动物频频“出镜”,蕉岭县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

近日,极为罕见的中型猛禽林雕现身于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山林上空。据拍摄的图像显示,林雕一会儿盘旋翱翔,一会儿从高空俯冲直下捕捉猎物。这一发现为长潭保护区内鸟类种类新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丘林强 摄

“林雕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指示动物,它在保护区上空翱翔,充分说明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有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栖息环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李意德说。

随着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科普宣教、生态修复和治理等工作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重点保护物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蕉岭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好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森林提质增效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国家和省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广东省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摸清“家底”

40种野生动物频频“出镜”

今年8月,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惊喜地发现拍摄到2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夜间活动的视频。

从影像中可以看到,夜幕下,一只成年穿山甲身后依偎着一只幼崽,在林下把幼崽带回洞穴后,成年穿山甲再回到洞穴外面抱回一些枯草掩盖洞口。由此可见,中华穿山甲已在该保护区内正常生长繁育。

据悉,这是该保护区首次发现中华穿山甲,也是保护区自去年实施“红外相机监测”项目以来的一个重大发现。

中华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鳞甲目鲮鲤科穿山甲属,为现存唯一长鳞片、没牙齿的哺乳动物。它的视觉基本退化,嗅觉尤为灵敏,主要以白蚁、蚂蚁为食,喜炎热,昼伏夜出,遇危险时身体会蜷缩成一团以自卫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生白鹇。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2021年,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红外相机监测”项目,在辖区内布设红外相机39台,对保护区内陆生兽类和地栖性鸟类群落和种群动态进行监测。

“目前共监测到40种野生动物,包括豹猫、白眉山鹧鸪、白鹇、褐翅鸦鹃、画眉、红嘴相思鸟等多种珍稀濒危重点保护物种,充分证明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不断扩大。”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国有长潭库区林场场长张雷说。

行走在保护区内,耳边是清脆的鸟鸣,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连绵不断的青山,在山林深处,孕育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在桫椤谷,生长着有“活化石”之称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该植物与恐龙同时代,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恐龙同个时代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丘林强摄

“我们这里有大大小小的800多株桫椤,其中大植株树龄400多年,树高达4米,冠幅近20平方米,在广东省里面群落是比较大的。桫椤喜欢生长在阴湿的山沟边,对空气、土壤要求都是比较苛刻的,说明蕉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力度很好。”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林华锋说,他在桫椤谷驻扎了20余年,见证了这里的点滴变化。

为了更好地摸清生态环境的“家底”,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实施“广东韩江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已完成测流堰和地表径流场修缮,新建小气候观测点2处。目前该站已经产出水、土、气、生各类数据10多万条。

“该科研监测项目的实施,将为韩江流域和广东省的地区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数据和技术保障。同时有助于促进全省林业生态协同监测和科技创新。”广东韩江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臧传富说。

保护家园

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位于长潭水库边的桫椤谷,空气慢慢变得湿润,弥漫着浓郁的树木清香。下车后再走一小段路,在一个山坳里,几株形如大伞的植物出现在眼前。

“你们看,这就是桫椤,它的叶面背后有倒刺……”林华锋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这里的每一株桫椤,在桫椤的周围,还生长着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植物,它们枝叶繁盛,共同组成了这片茂密的森林。

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9.5%,区内森林古树参天,山清水秀,最高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166500个/立方米。长潭保护区青山绿水的背后,是蕉岭县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据了解,蕉岭县森林覆盖率达79.03%,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林华锋正在巡山。陈萍摄

“我们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了连续多年每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的目标。”蕉岭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利粤东透露,今年蕉岭县林业局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市)级林业局被广东省林业局推荐上报国家林草局评选“2019—2021年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目前正在国家林草局审核阶段。

站在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山上眺望,连绵起伏的绿意扑面而来,为更好地守护这片绿,蕉岭县目前正在努力建设生物防火林带与野生动物逃生通道。

“这就是完美的防火林带,这些高大的纯天然的阔叶树,可以有效阻隔火势。”利粤东介绍,因为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松林,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蔓延得非常快,为此,他们将保护区划格管理,在每个方格的边界打造20米宽的防火带,种上不易燃的阔叶树,用于森林防火和动物逃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草木繁盛、生态环境优越。丘林强摄

生物防火林带与野生动物逃生通道的建设是未雨绸缪,而林长制的全面推行则为保护区的工作上了一道安全锁。

“保护森林,林长非常关键。”利粤东一边介绍一边打开手机示范。在开展智慧林长信息平台建设中,蕉岭县以“粤省事”为抓手,充分利用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建立起林长移动办公环境,突破办公时空限制,使各级林长能随时随地了解管辖林业信息情况,快速作出指导部署。

近年来,蕉岭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健全组织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建设富美蕉岭提供生态保障。

不仅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绿意盎然,引人入胜,在南磜镇的竹海公园,随风摇曳的竹林更是把青山的浪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放飞梦想。

近日,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2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名单,蕉岭县竹海公园名列其中,这是利用连片的毛竹林建成一个集科普、休闲旅游、吸氧等于一体的林长绿美园。

人人参与

开展科普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8月19日,由广东省林业局主办,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粤港澳自然教育联盟承办的“第三届粤港澳自然教育季”活动吸引了30多名家长、学生参与,开启“长潭奇趣植物之旅”。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观察植物的特质和定向寻找小游戏等深入了解和学习保护区植物,培养孩子对植物形态和生长过程的观察兴趣,并体验自然笔记和自然创作。

据介绍,该保护区开展了多场次自然教育活动,让周边中小学生深入了解长潭保护区,引导孩子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少年儿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传递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在“长潭奇趣植物之旅”活动中认识自然。受访者供图

“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你们知道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有哪些吗?”今年5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自然教育进校园的形式到蕉岭县实验中学开展“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主题宣教活动。

“此次自然教育进校园活动,旨在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宣传科普知识,增强青少年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潜移默化中传递动植物保护理念,进而主动参与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行动中来。”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杨凌云说。

在蕉岭,保护野生动植物正在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深入人心。赖世塘是长潭人,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他从一个“砍树人”变为“看林人”,用行动去守护这里的每一棵树,还坚持自费种树美化环境。

每年的植树季,就是赖世塘最忙碌的日子,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坑,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进去,填土、浇水,一气呵成,这件事,他一做就是十多年。

“我从二十多岁开始种树,跟着村里的干部、村民小组组长一起。树越种越多,环境就越漂亮,这里水源、空气比较好,负离子含量很高。你们看,这一路上来种的都是松树,中间还有杉树!”赖世塘看着眼前的树木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保护区开展了多场次自然教育活动。受访者供图

“赖叔十多年前是靠山吃山,通过砍树来维持生计,后来保护区成立了之后,他就转为我们的护林员,带头耕山造林。他是我们护林员的一个缩影,其他人也一样,这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耕山造林,这片绿水青山有他们的功劳!”张雷说。

2021年,该保护区被认定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系梅州唯一入选该名单的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是广东省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广东的重要举措,是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绿色生态福利和“与自然对话”平台广泛开展活动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2022年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了自然教育之家,开展以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科普宣教活动,为蕉岭及其周边地区的中小学生等受众群体,提供自然教育的机会,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张雷表示,让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到自然保护工作中,可以提高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成效,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名片

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梅州市蕉岭县西北部,西邻平远县,北靠福建省武平县下坝乡,南以长潭水库大坝为界。

2004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85.7公顷。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截至2022年10月,共记录到动物391种、植物1206种,古树群落26处,古树名木2000多株,有罕见的千年古藤和千年蓝果树。

蕉岭县内有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长潭省级森林公园及县级森林公园共计12个。

相关

做一名忠诚的绿色卫士

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林华锋守护青山20余年

林华锋是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2001年至今就一直扎根在基层一线,日复一日与青山为伴,守绿、护绿。

“我主要是从事资源管护工作,特别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的日常管理和保护。”林华锋说,他的日常工作还需要巡山护林,阻止乱砍乱伐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华锋。丘林强 摄

带上一个背包,里面装着水壶、应急药品、一部安装有巡山数据的手机、一本工作手册,穿着一身迷彩服的林华锋骑着摩托车就出发了,到了崎岖狭窄的山腰,摩托车难以通行,林华锋只能徒步上山。

“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4月是我们特别的防火期,我们就需要加强巡山,有时一个月都休不到2天,正是因为大家都尽心尽责,群众的意识也逐步提高,二十年来,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也几乎没有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林华锋略带骄傲地说。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了,吸引了不少野生动物种群来到这里安家落户。

保护区内安装了39部红外摄像机,每隔一段时间,林华锋就要去收集。每一次都有惊喜,白鹇、豹猫、小麂、野猪,各种鸟类野生动物都是镜头前的常客。

据统计,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维管束植物1206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4种,有动物391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动物共计93种;含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

这二十年来,林华锋见证了保护区从小变大的点滴变化,森林覆盖率由十几年前的60%多,上升到现在的89.5%。

“护林工作马虎不得,保住了绿水青山就是保住了子孙的发展根脉。”林华锋说,“我们会坚守岗位,守好山、护好林,做一名忠诚的绿色卫士。”

原标题:

守护好大自然的每一抹青绿

蕉岭县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科普宣教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陈萍

【通讯员】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徐志宝

【作者】 陈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