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燕梳楼

昨日新增本土2328+20804。

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波疫情高峰。

而第一波,来自于前一天的数据,刚破2万。

仅仅过了一天,便直线上冲,按这个趋势下去,明后天可能会窜升至3万高点,关键是还不知道拐点在何方。

最为揪心的是广州,今晨以新增8486例窜上热搜第一。全国不到24000,广州一个城市就贡献了三分之一还多,成为本轮疫情最大的“意外”。

疫情三年,广东全省累计报告感染病例74285例。但最近仅仅10天功夫,广州的感染人数就直奔5万而去。毫无疑问,广州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因为广州一直是防疫优等生,所以即使连日“夺冠”,也是波澜不惊。公众关注更多的还是某中原城市和西北部两个省会城市,这说明人们害怕的并不是病毒本身,而是背后的瞎折腾和次生灾难。

面对今冬迅猛异常的疫情攻势,官方今日披露了广州、重庆、北京、郑州四个城市的重症数据。

广州:超30000例感染者仅1例重型、危重型患者;

郑州:超5000例感染者无1例重型、危重型患者;

重庆:超8000例感染者中有3例重型患者;

北京:超1000例感染者中有2例重型患者。

重症病人少,那意味着死亡率更低。数据显示已经6个月无死亡病例。广州一名98岁高龄的患者都康复出院了,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一个真相:

病毒传染性增强,但毒性大大减弱,变得更加温和。

正如国医大师张伯礼所说,当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新冠病毒已经没有那么可怕,无症状感染者占主要部分,且重症率极低。

就算是流感,看到这个数据也自愧不如吧。这个秘密,连刘红英都知道了,在劝说社区阳性患者集中隔离时,她说:“这就是个普通感冒”,恍惚之间,我甚至对她萌生好感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数据背后还有一个规律。广州、北京、重庆、郑州这四个城市正好处于南、北、西、中四个方位上,应该说非常有代表性。

广州和郑州,也就是中原以南位置,数据样本大、时间跨度长,但竟然只出现1例重危型病例,而中原西北方向的重庆和北京,数据样本小,却出现5例重型。

这是因为广州和郑州医疗资源少吗?显然不是,至少不完全是这样。那是因为什么呢?为何病毒对南方人如此友好,偏偏对北方充满恶意?

当然,即使有重型病例,考虑基础病等复杂原因,其危害程度甚至比不上流感,完全不用恐慌,我想这也是官方选择公布重症数据的原因。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规律是,从今年下半年的疫情暴发轨迹来看,从西藏的拉萨,到新疆的乌鲁木齐、甘肃的兰州、宁夏的西宁、内蒙的呼和浩特,大家发现没有,正好是围着西北打了一个圈。

天气转凉之后,病毒便开始由北向南转移,先是到郑州,然后是重庆,然后是广州,最终在广州出现了大爆发,转了一圈我突然发现:

难道新冠病毒也是候鸟式迁徙?

把整个中国地图拿出来看,你会很诡异地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没有被病毒祸害过,很多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甚至是一个地方打几枪,有时还赖着不走了!

当然,这些都是我瞎扯淡,就当我什么也没说。你别笑,下面我要说的都是认真的。

对比某中原城市,广州即使单日新增直奔上万而去,也没有出现恐慌情绪。甚至在20条新规出台后,第一个响应,立即解封次密接者,部分区域还对标对表取消了全员核酸。

不能不说,广州这个防疫优等生的称号当之无愧。

而这一切的信心,都建立了科学研判和精准防控上。

大疫三年,在西方基本躺平的情况下,我们始终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总遵循,最终以时间换空间,迎来了抗疫胜利的曙光。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真的要感谢国家,把我们保护得很好。

现在,随着病毒趋向温和和无症状化,我们的防疫政策也向着更为科学和精准的方向迈进。尤其是新20条的出台,以及南北“两张”专家的解读,都是在告诉大家:

不要怕!

20条出台5天时间,就有28个省区迅速落地优化,6地取消全员核酸检测。

而广州单日新增都直奔上万去了,依然泰然自若,甚至连整体封城动作都没有。相比较某些地方几例几十例就全体静默,无差别封控,真是大家风度。

如果广州能打赢这一仗,将会成为疫情3.0时代下的重要模板,也意味着我们今年可以好好过个年了。

另一个值得肯定的城市是石家庄,他们的优化方向则更多指向人性化。

我们总说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这个“石头”就是石家庄。

希望更多的城市能摸着这个石头,到达胜利的彼岸。

距离2022年结束只有43天了,

但我一点也不留恋它。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讨论。如果认同,请转发点赞支持,谢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