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中原大地数百年的分裂与混乱,可谓是功德无量。

但是随着秦始皇的去世和秦二世的上位,秦朝的暴戾和苛政越发不堪,终于使得人民无法再忍受,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秦。

在这些反抗的人中,有两个人在历史上最为有名——汉王刘邦和霸王项羽,他们两人一个气拔山兮力盖世,一个知人善任御下有方,都是人中龙凤英雄豪杰,为秦王朝的覆灭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王朝覆灭之后,两人开始逐鹿天下,刘邦的出身和实力都不如项羽,最后却是他得到了天下,究其原因还是他的麾下人才济济,远胜项羽。

这就很奇怪了,根据史册的记载,项羽把手下都当成兄弟,刘邦却把手下当成狗,为什么人才最后都爱往刘邦那里跑呢?

吝啬施恩

根据《史记》的记载,项羽对手底下的人才可都是非常关心,每次底层的士兵受了伤,他都要亲自上门探望,把自己的饮食让出来给他们吃,还牵着他们的手痛哭流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这种表现在古代帝王中来说也是少有的了,那为什么他手里的人才还是要往刘邦那里跑呢?

主要还是因为项羽这个人实在太过吝啬,从他手里跑了的韩信就曾对刘邦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也就是说,项羽这个人平常虽然对手下们的态度好的一批,等到要给立了功的士兵们赏赐,他就怎么也舍不得,把功臣应得的官印握在手里都磨圆了也不肯给人家,所以韩信才骂他的仁慈都是妇人之仁,根本就不值得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很下头了,下属们把命拴在裤腰带上跟着项羽打天下,项羽却连人家应得的升职加薪都舍不得兑现,遇到这种情况,谁还能忍着不跳槽啊?

刘邦却不同了,他虽然是个草莽出身的无赖,对着下属不是“乃公”就是“箕踞而坐”,一点儿尊重都没有。

可他舍得给钱啊,对于手底下投奔来的人才,他每次都是按照自己的待遇来款待人家,换到今天就是董事长送员工一套自家住的豪宅,这谁能不动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刘邦的大方也不仅仅是对于人才,就算是他手底下的士兵,都经常能够得到他大方的赏赐,每次他一攻破城池,所得到的土地就会被分给此次有功的士兵,连他自己都不会留下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都不会贪图项羽的那几句好言好语而放弃刘邦大方赏赐的豪宅美婢吧。

任人唯亲

项羽除了吝啬之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任人唯亲,他总是觉得只有和他一样出身于楚国贵族的项氏族人才是可信的,至于其他投奔来的人才那都是靠不住的外姓人,根本就不值得他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项羽麾下的那些大臣,项伯,他的叔父,范增,他的亚父,曹咎,曾经救过他叔父命的恩人……这些人哪个不是跟他关系密切沾亲带故的心腹?他手底下的职位都被这些人占了,那后来的贤才自然就没有高官得做了。

而且就这么几个人,项羽也根据和他的血缘关系分出了一个三六九等,在鸿门宴的时候,范增一心想要杀了刘邦,给项羽清除后患。

项羽却碍于叔父项伯维护刘邦,不肯听从他的建议放刀斧手进来,以至于刘邦逮到机会就脚底抹油跑了,范增被气的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这一跑让项羽错失了杀他的大好时机,也让刘邦的势力无法再遏制,刘邦跑到汉中之后休养生息,发展势力,最后攻回来把项羽给打趴下了。

可笑的是,项伯是收受了刘邦阵营的张良的贿赂,才在项羽面前保住刘邦的性命,等到刘邦一得势,他就立刻忘了那个对自己百般信任的侄子,成了刘邦的“射阳侯”。

连姓氏都改成刘了。最后一直陪在他身边,为他百般绸缪的,反而只有那个跟他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亚父范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项羽不仅任人唯亲,还识人不明,他一味地相信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二五仔叔父项伯,怀疑那些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外姓人”,简直就是个政治低能儿。

刘邦在这方面就做得漂亮多了,他家里的兄弟叔伯们没什么本事,他就直接让他们做个富贵闲人,在家好好享乐,根本就不让他们参与自己的朝堂。他手底下能够占据高位的人,都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而不是和他的关系。

刚愎自用

除了吝啬和任人唯亲之外,项羽还,总觉得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天下再没有比自己更强的人了,所以他对于投奔来的人才极为苛刻,根本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刚愎自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刘邦手底下最出彩的一代兵仙韩信,他一开始投奔的是势力雄厚、出身贵族的项羽,可项羽对于这个曾经受过胯下之辱的人才根本就不感兴趣。

不仅侮辱性地让他给自己做持枪的侍卫,还对他的用兵之能百般鄙薄,把韩信搞得心态爆炸,直接跳槽投了刘邦。

至于后果我们也就很清楚了,韩信投奔刘邦之后被封为大将军,带着满腹怨气和十几万大军冲了回来,把曾经瞧不起他的项羽给打的落花流水,四面楚歌,最后一代霸主乌江自刎,这也算是对他刚愎自用的报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羽的刚愎自用还不止体现在自恋上,他还迷之自信地觉得其他人都不可能有打败他的能力,所以哪怕明知道刘邦是一个有反心的祸头子,他也不把刘邦当成回事。

他觉得凭刘邦的实力根本就没有资格和自己相较,轻飘飘的就放走了这个生死大敌,以至于后来被王者归来的刘邦逼得自刎而亡。

项羽把自己一生的失败归咎于“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可事实上,他的失败全部都是由他的性格弱点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为人吝啬、任人唯亲还刚愎自用,搞得没有人才愿意留在他手下,所以最后才众叛亲离乌江自刎,给后世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