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前几天才对形式主义、层层加码再次明令说“不”,黑龙江一奶茶店又被执法人员给加码了。只因店员说“欢迎光临,请你扫码”,就被勒令关门。原来,按他们的意思,要先说扫码,再欢迎光临。

这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往往紧紧绑在一起。执法人员以执法为名,随便定个规矩,找个理由,加个码,就可任意处罚商家、店铺。这是在折腾小老百姓。

可见反形式主义之风、官僚主义之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存心与百姓为难、耍威风的执法者,他的头脑里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霸道作风,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根除的。

整治层层加码,从根本上说,要解决用权者的思想问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还要让权力不可任性,权力要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疫情防控这样的宏大探索实践中,我们没有十全十美、事无巨细的行动方案,可以把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明确无误地规定出来,要求用权者严格依此执行。

但是国家的责任就在于,在防控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正视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方案,为执行者提供更精确的依据和指南,从而推动防控不断向前发展。

每一个地方在平息疫情中所经历的尝试、付出的代价,都为中央决策调整提供了依据。每一个城市的人民因疫情防控而带来的困扰与焦灼,都在坚定中央整治层层加码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20条措施针对层层加码的问题专门提出要求:

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地要发挥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的作用。

明令禁止,紧急叫停,成立整治专班,这是直接针对层层加码问题做减法。

同时,20条措施更多是在病毒应对策略上,做出具体调整,为层层加码划框框,定规矩。

在病毒应对策略上,有哪些方面做减法?

01 隔离天数缩短,节约了隔离资源。

密接人员从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5天隔离。这意味着,如果原来35天内完成5000人的隔离任务,需要建设1000个隔离间,那么现在只需要建700个左右,就满足隔离周转需求量了。这等于节省了近30%的隔离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隔离人群的范围缩小,也节约了隔离资源。

从高风险区出来的人员,还有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人员,比如完成任务的保供人员、医务人员,按以前都要求集中隔离,现在只需要居家隔离或者居家监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不再判定次密接,减轻了流调工作压力。

今后没有次密接一说,也不要求这部分人居家隔离了。比如,原来一个阳性病例有5个密接,和15个次密接,现在流调工作只需进行到5个密接这一步,就结束了。次密接不需要判定,这大大减轻了流调人员的工作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中风险区调整取消,减轻管控压力。

高、低风险区之间,取消了中风险区的设置;高风险区连续5天无病例,直接降级为低风险区。这意味着,在持续无新增病例情况下,一个小区从高风险区,到中风险区,再到低风险区的时间,从最短7+3天,缩短到5天。这将极大地缩短受控居民区的管控时间,减轻大家的封控焦虑和压力。

同时,中风险区取消,意味着一大批小区、楼栋、单元在无新增情况下,会很快降为低风险区。这就缩小了管控范围,也减轻了社区人员的工作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四条,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在哪些方面、哪些环节要做减法。

以下两条,按“一般”原则提出了要做减法。

05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无疫情地区,平时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检测;有疫情地区,一般不搞全市性全员检测,但如有底数不清时,也可以开展。

在目前疫情多发形势下,这条措施可以做减法的余地不大。奥密克戎病毒的诡异性,给我们的核酸检测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在很多时候,大范围多轮次检测仍是最有效手段。

但是过密、过频的全民检测,仍然有调整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

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高风险区一般以小区为单位划分。现在要求精确到单元、楼栋,这也是一大进步。比如一个小区有30栋楼,以前有可能因为一栋楼出“阳”,30栋楼都成高风险区,现在其他29栋楼都不受牵累了。以前小区志愿者要为这30栋楼提供上门服务,现在只需服务一栋楼。

实践中,这个环节取决于流调工作环节的精准程度和速度,越早越准确,越快越主动。流调力量不足,或者赶不上病例增长的速度,就很难精确划定高风险区的范围。

往往因为难以及时准确流调,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划大不划小的办法,从一栋楼划到了整个小区,甚至一些地方还以社区为单位划分高风险区。这就完全失去了精准防控的目标。

这会导致在社会面防控中,难以准确聚焦靶向,到处都有风险,到处都捞不干净。一些地方疫情久拖不决,社会面隐匿传播持续至今,就存在这方面原因。

这样看来,以上两条之所以不做严格要求,只做一般要求,是因为存在着具体的复杂情况,由目前奥密克戎病毒传播特点和防控实际所决定的。

07 密接人员判定没有统一标准,实践中也容易出现层层加码。

20条措施中在取消次密接判定的同时,强调要及时准确判定密接人员。但这方面防控实践问题也比较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判定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在居民楼,阳性病例的共居者作为密接,这无可非议。还有把对门邻居作为密接,把上下楼层,甚至上下两层也作为密接的,这经常让人难以理解。而且各个地方执行标准不一。

某个居家几十天不出门的人,突然有一天因为他楼上的人出阳了,而被要求转运隔离,心理上很难接受,而因此与执行者发生争执。

核酸检测频次和范围、高风险区划定、密接人员判定,这些无法做出精细规定的环节,往往难以做到精准管理,也是容易出现层层加码的地方。

这考验执行者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时还要直接面对群众,更要多一些人性化考虑,避免武断专横。

在具体的病毒应对策略上做减法,是从正向推进精准防控;在层层加码的问题上做减法,是从反向推进精准防控。

一放一收,互为攻守,两方面相辅相成。两方面都搞明白了,折腾就会少一些,防控也会更精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