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 河南商报记者白刘阳/文

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材料的革新推动历史巨轮向前。可以说,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当前,新一轮材料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这一轮新材料革命中,河南企业表现如何?河南省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有哪些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已经登录和正在筹备登录北交所的豫企中,近1/3集中在新材料行业

作为传统材料大省,河南省近年来在新材料领域发展迅速。

河南省工信厅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河南省新材料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0%、15.1%和2.4%,分别占工业行业比重4.5%、5.6%和7.5%。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海涛在视频参加顶端新闻科创圆桌论坛时提到,“2021年,全省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3万亿元,占规上工业的33.9%。其中,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5252亿元,占规上材料产业的28.7%。”

从北交所相关数据来看,河南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表现同样亮眼。

顶端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已经在北交所上市8家河南企业中,有3家企业是新材料相关,分别是天马新材、科创新材、惠丰钻石。

其中,天马新材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氧化铝、氢氧化铝和高纯纳米氧化铝,科创新材主营业务为生产耐火材料、高温窑炉的制造、销售,钢材的批发零售,惠丰钻石主营业务为人造单晶金刚石粉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筹备登录北交所的12家河南企业中,有3家同样是新材料相关。分别是盛源科技、东方碳素、金恒新材。如果算上暂时中止上市审核的富耐克,和尚未达到上市要求但同样递交了上市申请的龙兴钛业,则为5家。

其中,盛源科技主营业务为顺酐及顺酐下游产品中绿色环保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东方碳素主营业务为石墨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金恒新材主营业务为研制、生产和销售各种定型、不定型耐火功能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已经登录和正在筹备登录北交所的豫企中,近1/3集中在新材料行业。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李政新告诉记者,“这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河南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是有优势的,二是说明我们在材料创新方面,做出了比较有成效的工作。”

河南材料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除了数量多以外,顶端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多家企业近几年主营业务收入出现大幅增长。

天马新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其主营业务收入比2020年增加9,683.10万元,增长幅度为 87.93%;

惠丰钻石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2年1~9月份,其实现营业收入3.18亿,较去年同期上涨110.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方碳素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实现营收2.55亿,其中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为77,60.8万元,同比增长167.06%。

天马新材董事长马淑云告诉记者,河南是新材料产业尤其是精细氧化铝行业发源地和重要生产基地。目前,河南新材料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河南材料企业也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作为材料产业大省,河南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早,主导产业突出,新型耐火材料、超硬材料、尼龙新材料等产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

其中,河南新型耐火材料产业已居全国首位。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全省耐火原材料企业有1400余家,规上企业800余家,从业人员约25万,2021年产量超2100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超硬材料领域,河南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公开资料显示,河南省是我国超硬材料及制品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拥有近三百家超硬材料及制品生产企业。其中,河南生产的超硬材料产量占全国80%以上,目前国内超硬材料的“四大金刚”——中南钻石、黄河旋风、郑州华晶和力量钻石,均为河南企业。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秘书长孙兆达介绍,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是超硬材料行业的基础,这两种材料的发展都是基于当年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简称“郑州三磨所”)的技术和工艺发展起来的。郑州作为超硬材料及制品的技术策源地,在相关人才、技术、原材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河南新材料发展需要“顶天立地”

河南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是目前仍有短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曾在郑州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指出,河南的材料产业体系相对完善,但在高端材料研发特别是信息新材料、能源新材料、交通新材料上差距明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张海龙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以碳纤维领域为例,虽然河南省起步较早,但是目前在该领域河南处于弱势地位。目前,河南企业在此领域排名较为靠后。

如何进一步提升河南省新材料产业竞争力?

李政新用“顶天立地”做了回答。他进一步解释道,“顶天”是指要做新材料行业的“天”。就是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攀登技术高峰、产业高峰。

“立地”是指要努力打造产业链,相关企业要努力发展,起龙头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对地方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就需要扭转一个观点,我们不能全部都去“掐尖”。比如高端碳素,它是现在很多工厂都会用到的材料。但是,实际上你去现场看产品的话,也不是什么高级东西,但是市场需要,我们就应该去做这样的产品。”

具体如何做?李政新提出两个方向,首先是要注重发挥河南原有的优势。实现前沿技术产品“枝”与传统优势产业基础“根”的协同提升。就是说既要积极“掐尖”前沿地位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捕捉发展新机遇,又要维系好传统优势材料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传统优势材料产业,切不可“一关了之”,做那些把大树连根拔起给别人的蠢事。”李政新说。

另一方面,则是要注重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地方带来综合性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发展进一步会形成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又是产业经济的雏形,经过一定的培育促进,会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