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树叶黄了,衣服一件一件加起来,想想曾经温暖的天气,一碗酿皮,伴我度过了许多幸福美好的时光。今天让我们讲一讲酿皮、面筋、凉皮,区别到底在哪?

酿(niang)皮、酿(rang)皮、面筋、凉皮在最一开始,我认为是一个东西。凉拌的、面皮+面筋块、辣椒油,就那样搅拌起来,吃不完半天就泡软了。不拌,料汁与面皮分开,放在冰箱里可以过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头面筋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匆匆走过许多城市,了解美食,发现那些品相相近,名字不同的食物,还是有区别的。不光是叫法不一样,口味也有些许不同。对于食物的喜好,口味如何总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故事,对于食物的理解也不同。

在包头的青山区,大部分都知道有家十六号面筋,现在已经更名,更名原因这就省略2000来字吧。这家店面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在这条巷子里,同地段不同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头面筋

那个时候,我们每年都会回乌海探亲,坐火车前都要买一份面筋,在火车上吃。后来长大了,才听身边的朋友说,这家店有多好吃,对于我来讲,只是吃习惯了。

也曾有人说要加盟再开一家,甚至有人说这个是爆品,带动了周边的几家店铺。当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旁边其他家店不温不火,门头换来换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头凉皮

萨拉齐红脸酿皮,高中有位同学超爱,到底是燕燕?还是艳艳?至今我都有点模糊,曾经吃过两次,不知道是氛围感不够,还是对这家店面不了解,没有印象深刻的味觉记忆,导致我在码字的时候,还在使劲回忆是啥味道,只能想起红脸酿皮的“红”。

包头昆区有一家10号面筋,是曾经同事推荐的。她家住昆区,经常吃这家面筋,我们曾沾光吃过两次,口感还不错,感觉是符合当地口味的。当年去买的时候,排队人山人海。现已好久没去过,不知道如今生意火爆到什么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头酿皮

青山还有一家店在娜琳步行街里,也是几号几号面筋,没有店名,现在也不知道是否开着。之前同学很喜欢去吃,特点好像不是很明显,就是辣油很香。

上面说得都是包头的一些老店,他们比较特别的是,从业人员的年龄基本与我们父母的年龄差不多。他们不太擅长营销,看不出当下餐饮的连锁经营理念,但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是老一辈餐饮人的坚守,也是不错的餐饮生存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头酿皮

如果你问60或者70版的当地人,他们应该都听过,品过。下面聊几个品牌餐饮,有些是本土的品牌店,有些是外地加盟回来的,酿皮、凉皮的品类原来可以做这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海霞酿皮

魏家凉皮,是外地加盟回来的品牌,主打品是凉皮和肉夹馍,因为是西安起家,肉夹馍是必不可少的。魏家凉皮专注于每一位顾客的用餐感受——只做健康餐饮,用美味感动世界。店面在包头有好多家,产品线也比较丰富。奇怪的是,他家的凉皮我只吃过一次,后来同事选在魏家凉皮吃饭,我每次只点那个桂花汤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杜海霞酿皮

杜海霞酿皮,是一家内蒙古的本土企业,官宣即将进入包头市场,主打的是“现蒸酿皮”,致力于做到,让更多人因酿皮事业而更幸福。这是一家人文情怀很重的企业,或许这就是西北人的胸怀吧。主要有现做酿皮、肉夹馍、碗烩等,产品有很强的地域性,曾在鄂尔多斯的时候吃过许多次,有陕西酿皮的口感,不乏巴盟酿皮的烂腌菜,也吸取了包头萨拉齐酿皮的红油色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鄂尔多斯杜海霞酿皮

其实不管是加盟品牌还是本地的老馆子,它存活下来都有它的核心竞争力,品牌餐饮要有产品更新迭代的能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而老店要保证口味不变,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就是大家常常去老店会问,是不是换厨师了,味道咋不一样了?餐饮行业里的门道,不能单纯的复制粘贴,也需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