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位于中美洲的一个国家洪都拉斯,为了方便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当地政府在乔卢特卡河上建造了一座桥,名叫乔卢特卡桥。当地政府找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公司之一安藤株式会社来建造,历时两年多,这座桥终于在1998年建成。
乔卢特卡桥
大桥建成以后,还举办了重大的通车典礼,在仪式上,政府官员和建桥公司的领导都发表了激昂的演讲,表示这座大桥绝对不会被狂风暴雨冲垮。然而,在乔卢特卡桥建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0年,当地迎来了一场名叫“米奇”的巨大飓风。
“米奇”飓风的到来,给洪都拉斯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公路房屋被毁坏,造成多人受伤死亡。但是乔卢特卡桥仍然屹立在原地,只不过不在乔卢特卡河的上面,使桥成了史上最尴尬的大桥,让当地政府无比崩溃。河为何跑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飓风来临
洪都拉斯特殊的地理环境
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是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较高,大约23摄氏度左右。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降雨量充沛,北部滨海地带和山地向风坡年降水量高达3000毫米。
它北濒临加勒比海,南有一小段海岸临太平洋的丰塞卡湾。洪都拉斯全境除沿海为平原,其他均为山地高原,地形崎岖。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洪都拉斯多狂风暴雨。乔卢特卡大桥完工后不久,米奇在洪都拉斯登陆,给洪都拉斯及其附近国家带来了极大的伤亡。
洪都拉斯
飓风米奇是一种热带气旋。风速达到5级,也就是最强飓风的级别。米奇是1998年西洋飓风季的第十三个热带风暴、第九个飓风以及第三个强烈飓风。飓风米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造成洪都拉斯大量人口死亡和失踪。所到之处遍地都是尸体。总财产损失超过50亿元,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遭受了大部分损失。
被飓风席卷过后的洪都拉斯
乔卢特卡河为何会跑?
飓风米奇作为热带气旋,有一个特点,就是移动的速度非常缓慢,并且在洪都拉斯境内停留的时间也非常久。因此在洪都拉斯创造下了巨大的降水量,超过了1900毫米。大量降雨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房屋道路被冲垮,山体滑坡,出现了数百处泥石流。
在如此强烈的飓风和暴雨之下,乔卢特卡桥仍然屹立不倒,只是失去了它成为桥的意义。原本在桥下流淌的乔卢特卡河向前移动了,跑到几百米之外,使乔卢特卡桥成了无用而尴尬之桥。那有哪些原因导致乔卢特卡桥如此尴尬呢?
洪都拉斯被洪水覆盖
第一,在如此猛烈的雨水和狂风之下,河流周围的植物被破坏,土地变得疏松。第二,大桥周围的道路和房屋建筑也都被摧毁,成了无人居住的荒野,无人管理。
第三,在土质疏松,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河流两岸的泥沙和土地被冲到河流里,在河流里不断沉积。恰巧,桥下是个弯道,河流不断冲刷着河流弯道的外侧,从上游携带的泥沙不断地堆积在了内侧。
洪都拉斯暴涨的河水
第四,河水中的河沙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朝河岸的另一侧聚集。同时,随着水量不断变大,河流两岸的泥沙被冲得遍体鳞伤,导致原本的河道淤积堵塞,流水在泥沙比较薄弱的地方开辟了新的河道,从而使乔卢特卡河向前移动改道。
不过导致乔卢特卡桥改道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当地政府和建桥公司在修建这座大桥时更加看重它抵御狂风的能力,没有多方面考虑到建桥的其他可能因素。
乔卢特卡桥改道
而新改道的乔卢特卡河距原先的位置只有几步,使乔卢特卡桥显得更加突兀。现在,乔卢特卡桥因为此事件,也经常被国内外学者引用说明:”如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乔卢特卡河该何去何从?
那么乔卢特卡河改道该如何解决呢?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乔卢特卡桥成为了当地政府的一大难题,面对此困境,以下是几个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河流改道的根本原因入手。造成河流改道的原因是飓风米奇带来的巨大降水量冲刷河岸两侧的泥沙,这些泥沙挡住了原本的河道,迫使河流从旁边泥沙比较薄弱的地域流出,导致河流形成了新的河道。
从卫星上看(其他)河流改道
所以针对此困境当地政府应该组织人力把上游的泥沙清理掉,疏通原来的河道,使得河道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不过,这样做也存在很大缺点,不能保证下一次飓风会不会再次破坏河流两岸土壤,而再次清理泥沙会花费巨额资金。
河流改道
其次,针对河流两岸植被飓风吹倒的情况,可以采取降低植被高度,多种植低矮灌木,让大风吹不到植被的策略;尽量避免大片种植高大树木,造成被飓风折断的情况。
然后针对乔卢特卡河改道的情况,可以重新建一座桥。在乔卢特卡河被冲走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原先河道两边的泥沙太不稳固,即便再次补救乔卢特卡大桥,如果再次遇到飓风也可能会有被再一次冲刷的可能,所以可以选择放弃现在的乔卢特卡桥重新选择再新建一所大桥。
最后考虑到资金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弥补损失,可以考虑延长乔卢特卡桥,将桥延长至河岸的对面,使乔卢特卡桥和新桥连接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使原来的乔卢特卡桥得到利用,开发成旅游资源,保留历史。又可以使乔卢特卡河再次通行。
只有乔卢特卡桥喜欢改道吗?
其实我国的黄河也爱改道,那为什么我国的黄河没有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呢?
母亲河黄河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失衡。夏季雨量充沛,是积水期;冬季雨量较少,是枯水期。积水期时,河流两岸泥沙被冲击到河床底部,枯水期时河床底部泥沙显露。
长期以往,泥沙在河床上越积越多,从而堵塞原本的河道,迫使黄河改道。造成巨大危害,导致黄河附近居民流离失所,生态环境被破坏。
奔流裹挟着泥沙
到近现代,我国更加重视黄河的治理,修建了人工堤坝,引进了引水枢纽工程,并且对泥沙进行拦截调控,大量种植植被,加固土壤,才避免了黄河出现卡卢特卡河一样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方努力,一段时间后,乔卢特卡河再次改道,逐渐回到了原先的位置,并被人们更名为“朝阳大桥”。
黄河治理效果图
另外,在我国四川也存在一种山没了,隧道还在的说法。是因为四川当地环境状况复杂特殊,建设者考虑多方因素,先建了山,再建隧道。山体滑坡后,山就渐渐消失了。
危险的山体滑坡
乔卢特卡桥改道给人们带来的警示
飓风米奇给洪都拉斯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与此同时,我们也应从中学到一些道理。做事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用整体和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人类也应该更加爱护大自然,加快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乔卢特卡桥
当灾难真的到来时,也不应慌张惊恐,要沉着冷静的面对,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周围的环境,除了那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我们是否还有考虑不周,照顾不到的地方?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现如今,乔卢特卡桥已经成了网红旅游打卡胜地,为当地政府带来了一笔旅游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算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