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多次说过,确诊慢性肾脏病(包括肾衰竭、尿毒症)的病人,都一定要严格控制尿蛋白,把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到0.5克以下;肾功能进展速度快,病情严重者需要降到0.3克以内;其他病人如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病的患者,最好同样是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克以内;即便没有任何高血压、高血脂等原发病,对于慢性肾炎、肾综初期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3克以内,可以有效阻止肾小球硬化,降低肾衰竭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医院化验单上标有正常范围,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上限标记为300mg(0.3克)甚至更高,这是一种过时的做法。千万不要看到自己的尿蛋白化验单上没有向上的箭头就以为尿蛋白不高。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尿蛋白检查有多项指标,尿常规检查包括尿蛋白,还有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都反映蛋白流失情况。以及肾小球损伤的程度。但不同指标正常水平范围有差异,一定不要弄混了。

为什么如此重视尿蛋白?

因为蛋白尿是形成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之一,尿蛋白长期控制合格,可显著降低肾小球硬化发展速度,进而减缓肾功能整体进程,降低肾衰竭风险。大量研究表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0.5克,发生肾衰竭的风险几乎为零,如果控制在0.5-1克,发生肾衰竭的风险升高20%。所以控制好尿蛋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有些人发现尿蛋白增高,用药治疗后不能降到前面所说的水平,怎么办?按照以下4个步骤处理:

第一,对于正在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所用的药物是否正确?

目前降尿蛋白药很多,常规方案主要是两种: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类和降压药类,同时辅助中医药方案。激素目前仍然是最有效的降尿蛋白药物。只要是免疫炎症反应因素引起的原发性肾病引起的尿蛋白超过1克基本上会用到糖皮质激素,对抗患者会增加免疫抑制剂。有些人担心激素的副作用,试图少用剂量或提前减药,这些做法都会使药效大打折扣,还可能因此延误病情。切记:激素是抑制免疫炎症的药物,因此可以用来降蛋白,是“保命药”,不是毒药,可能有些患者存在副作用但一般影响不大,停药后副作用也逐渐消失,不用太担心。

降压药中沙坦和普利这两类,主要针对继发性肾病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治疗改善血压、血糖同时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且具有护肾作用。注意继发肾病一般不用激素,不要弄混了,耽误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已经应用激素的患者有没有坚持长期用药?

有些人吃几天、停几天,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不吃,这样的话难以把尿蛋白控制好。激素一定要坚持长期用药。除了激素其他药物都是一样,慢性肾脏病是一个病程比较长的疾病,早期积极用药好转后,仍需坚持用药一段时间,巩固病情以免出现反复的情况。有的患者是2-3个月,有些患者半年停药,有的1-2年每个人恢复程度不同停药有差异。

第三,激素首选联合免疫抑制剂,降压药其次,中药做好辅助!

需要用药治疗的患者选择激素早期需大量冲击治疗为主。例如泼尼松30-60mg,泼尼松龙15-60mg,甲泼尼松龙16~40mg,最大剂量可用至按体重30mg/kg,倍他米松10-80mg等。具体的用量还要看不同患者的体重。如果经过上述激素之后尿蛋白不能达到目标值,不要随意增加激素量。可以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雷公藤、他克莫司、环孢素等等。盲目增加激素一是副作用加强,二是对自身免疫不友好。

降压药包括沙坦和普利类药物,这两类除了上面说的继发性肾病,原发病肾病也可以用比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但需注意剂量,监测血药浓度以及肾功能的情况。

不论是激素免疫抑制剂还有降压药方案,都需要重视提升自身免疫的情况。很多人在坚持用药后依然出现反复的情况,主要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自身免疫情况,只能用药物维持,但本身没有强大的抵抗力极易反复。

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用中医药方法加强调理,改善自身体质,同时有助于巩固固有细胞,稳定肾小球的情况。

第四、检讨自己是不是改不掉不健康生活习惯

例如饮食吃得太丰盛,高蛋白食物没有加以控制,比如各种肉食,肥胖,完全不运动,熬夜作息不规律,容易疲劳等等,如果你现在仍然存在这些情况,必须要积极的纠正。这样可以使尿蛋白有所降低,同时增强药效发挥,有利于减少药量。

不管怎么讲,我们一定要积极控制尿蛋白,这是防治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具体肾病问题指导,可关注公众号<健康日讯肾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