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语文

高效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中考快到了,有些孩子已经在着手准备期中复习。但不少孩子在复习语文时感到很茫然,要么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找不到头绪,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01

内 容 篇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种知识模块复习法,可操作性强。以初中语文为例,跟大家谈谈知识模块复习法的操作步骤。

1

知识模块一:古诗文

初中语文试卷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和作文三板块。古诗文的考查被安排在积累与运用板块的第一题。不管是总分100分的考卷还是总分150分的考卷,

古诗文默写都是10分,以前填后,后填前的记忆性背默为主。所以只要大家把老师教过的古诗文背熟,做到不写错别字,基本就能拿到满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同学写错别字是源于对诗歌本身不理解,以《观沧海》为例,有的同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写成“智”,“腾蛇乘雾”的“乘”写成“成”,就是对诗句不理解写了错别字。

不理解诗句,进行机械记忆,不但容易写错字,而且背诵起来也特别艰难,特别费力。

因此,大家一定要学会吃透诗句的意思之后再进行记忆,这对最后面的诗歌阅读也有很大帮助,诗歌阅读是阅读板块的第一题,总共有两道题,一题选择题,一题表述题,表述题一般考名句或者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果吃透诗句的意思,自然也就能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会丢分。

语文考卷中,可以说诗歌这块分数是“性价比”最高的,内容不多,一册课文也就十几首诗,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语文试卷中最容易拿到的分数,不管是学渣还是学霸,肯花功夫,人人可得。

背默10分,加上赏析四五分,差不多15分,垂手可得的分数,可谓是一块香饽饽。

2

知识模块二:课后生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生字的考查,过去是把它孤立起来考查,即单纯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早年也以选择题的形式考过,这几年习惯把生字的考查安排在小语段阅读中,跟选词填空、排序一起考查。

在语文考试中,生字考查一般就是三四分,考分虽然不多,但也必须好好去复习。

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听写生字上不划算,一本书的生字少则大几百个,多则上千个,并不是听写一遍就会过,所花的时间比古诗还要多,但考分不到诗歌的三分之一,从所花的时间看似乎有点不划算。

但现在的语文基本都是主观题,不管是阅读还是作文,都要用文字去表达,如果生字没过关,在答题或写作中写错别字,按照中考评分标准,写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那就不是三四分的问题了,扣得多的话也是相当可怕的,所以大家还是要把所有课文的课后生字音形搞清楚,做到字形正确,拼音拼写无误。

3

知识模块三:文言文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言文题型以解词、翻译理解、断句为主,所选文段都是课外的,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大部分考生丢分现象较严重。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针对考试实际,应对的基本策略是:致力于课内,实践于课外——以内养外,联系所学过的知识,推及到陌生的语境,从已知到未知,能大致读懂文意是做题的前提。

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整体感知能力,这样就加大了对关键语句的考察力度,在文言文阅读中,有4分的字词解释和4分的翻译,这8分也是相对比较好拿的分数,如果不丢掉这8分,就很容易拿到两位数的考分。

虽然现在考的是课外题,但基本都是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如果能对课内文言字词滚瓜烂熟,那么在做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的时候就能熟练把课内的意思迁移到课外。

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熟记课文页下注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在熟记完之后,一定要去疏通文意,做到字字有落实,切不可拿着译文背翻译,更应该知道的是译文是怎么翻译来的。

文言文考查的第三题是考断句选择。大家要对老师讲的断句技巧做个系统的复习。第四题理解题则着重从启发感悟和要点概括方面去考查,要求考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段要有一定的整体感知能力。

总之,对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万变不离其宗,文意理解是关键,全面掌握课内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是打好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4

板块四:现代文课外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全部选自课外读物,很多孩子在答题的时候因不理解命题者的意思而摸不着头脑,因为不懂答题方向而被扣分,但更多的是由于语文知识储备不够,根本就不懂如何作答,因此大家一定要对答题要用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术语做个全方位的复习,以记叙文为例:

记叙文要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指什么,什么是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有几种,描写角度指什么,不要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常用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有哪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线索有几种,人称有几种,分别是什么,记叙的顺序有哪些,写景顺序有哪些,文章的结构指什么等。

此外,考前一定要熟悉一下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重点掌握以下几种作用题的答题方法:题目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描写方法(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人称的作用,线索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文阅读考查,虽是课外材料,却与课内知识、能力的积累密不可分。

有人说“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不无道理的。

所以考生复习的时候,要以课文为例子,以课内训练实践为向导,强化整体阅读即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训练。这样才不会架空教材,虚化教材,甚至丢弃教材。

并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复习是对旧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再现课堂情景,复习是抵制或消除遗忘的重要措施,也是及时消化,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的一种方法。复习不仅是巩固知识的手段,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

02

方 法 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什么时间段来复习?

这要根据大脑的工作原理来安排时间,大脑有这样一个特点:在它工作前的工作,会对它有前摄影响,在它工作后再工作,会对它有后摄影响。

所以最糟糕的时间就是在复习前后都有另外的学习任务,复习前后的学习活动,都会对影响复习的效率。

一天中什么时间受前后学习的干扰最小,这个时间点就是最佳的复习时间。

一般来说,早上和睡前是最好的复习时间,早上起来,没有前摄影响,晚上睡前,没有后摄影响,这两个时间点最适宜复习语文,所有早上要早读,睡前回忆当天所学语文内容,都是最佳的复习时间点。

2

怎样的复习频率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它有这样一个规律,前快后慢,就是一开始,遗忘的比率比较高,越到后来,遗忘的比率就会越来越低。

所以复习的时间是越早越好,早到什么时候呢,就是老师讲完课,在课结束的时间,马上把老师讲的内容复习一遍。一开始频率大点,越到后来,间隔的时间可以越长。

比如:先是半天一次,接着一天一次,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具体间隔多少时间,这要自己寻找,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频率。

3

用什么形式进行复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习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阅读、朗读、复述、对问、默写、整理笔记、阅读笔记、做练习等。

选用何种复习的形式,

首先这要看学习时间段和个人的擅长的学习方式。

复习应该形式多样,使用单一的复习形式,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和疲劳感,特别是考前长时间的复习更是有此弊端。

长时间的复习最好这样进行:可以自己看看,然后自己默写,接着同桌同学对问,这样换着形式进行,复习时大脑能保持长久兴奋。

其次,短时间的个人复习应该调动多种器官进行。

比如:看只动用了眼,就不如朗读好,因为朗读既要动嘴又要动耳;

朗读又不如边读边默,因为后者还动用了手。

当然,这只是通常情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学习方式,有的人特别善听,有的人阅读学习效率特别高,这就要根据个人学习优势项目进行学习。

4

何种方法进行复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 的复习方法有很多,我这里着复介绍一种尝试复习法,通俗点说叫做过筛子复习法。

比如我们最常复习的文言重点字词,最通常的方法是一遍遍读一遍遍地记忆。

但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在记忆了一段时间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回忆一下,哪些记住了,哪些没有记住(最好的办法就是听一次写),下一次我们进行复习时只复习那些上次听写错误的,然后再来听一次写,再复习时,只复习那些发生了错误的。每次复习把已经掌握的筛出来,重点复习那些漏不下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过筛子复习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做过实验,把学生分为6组,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复习同样的内容。第一组全部时间都用来反复阅读,其余5组把阅读同尝试回忆结合起来,他们尝试的时间分别占20%、40%、60%、90%。实验的结果表明,五组使用尝试回忆复习的效果都要好于使用单一反复阅读的那组。

尝试时间占比,又以60%的小组最好。这个实验表明,尝试回忆(过筛子的复习方法)是有效的,而且尝试回忆占用的时间超过一半时效果最好。

就是用一大半的复习时间来尝试回忆,效果最好。也就是十分钟复习时间,你复习个四分钟,然后用6分钟的时间来回忆自己记住了什么。

尝试回忆复习法为什么效率高?

其实分析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

1、尝试回忆时,你必须全神贯注投入到回忆中去,你才能记得起来,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2、尝试回忆需要将脑子存着的知识提取出来,每提取一次,就能把知识重温一下。

3、每一次你记忆的时间都花在那些你的错误与遗漏之处,你的学习是精准的。效率当然要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复习十分重要,是提高我们学习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这是讲温习要善于推陈出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希望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高效的复习,取得满意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期中考试来了,初中语文考什么,怎么备考

学校老师不说的

培训机构不说的

我都告诉你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