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慢性肾脏病发展到肾衰竭阶段后,面临的问题比早期会更加复杂,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血液内毒素水平升高了,肾脏的代谢负担显著加重。这既可以反应到血液检查时存在的变化,又可以从尿液方面观察出来,患者自身症状也会凸显。

因此在慢性肾脏病中后期,需要针对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尽可能恢复治疗,延缓肾功能的整体下降。让毒素代谢得到改善,进而减缓更多并发症的出现时间,保证肾友的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肌酐刚刚700多如何延缓肾功能,拉长与透析的距离?

之前就遇到了一位肾衰竭末期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12,肌酐718,基本上到了尿毒症水平了,下一步面临的是血液透析治疗了,医生通知他做瘘,做好透析前的准备,但是他当时不想太早透析,毕竟才40多岁,如果真的透析了对以后的生活多少会有些影响。

所以当时他从它们当地过来以后,也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肌酐700保守治疗的话能坚持多久不进入透析?”

从患者目前的情况来看,肾小球滤过率岌岌可危,需要尽快进行充分的恢复治疗。提升肾小球滤过率的关键,是对损伤肾小球的内容因素加以解决。

肾小球硬化后不能逆转,而我们要积极改善的部分则是受损较轻的部分,硬化程度低于50%的肾细胞是有回旋余地的。但肾小球的发展趋势是炎症反应基底膜损伤、开始纤维化或增生,最终发展到硬化的地步,硬化先是10%、30%、50%最终发展到90%以上。

所以在对逆转受损肾小球硬化的及时性非常重要。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恢复的关键因素包括几点:

  • 一、肾脏血流情况的改善

肾脏毛细血管受到炎症反应的影响,发生损伤,整体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肾脏作为血流非常丰富的器官,一旦缺血会加速肾小球的硬化。改善血流情况需要选择活血化瘀的药物,前几天我们提到的中药包括黄芪、丹参、大黄等制剂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药浴、督灸、艾灸等常规外用疗法也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西药中起到改善血压情况的主要是降压药如沙坦普利类药物,降脂药还有降糖药以及改善心血管循环的药物,起到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缓解的积极治疗作用。

  • 二、血压的持续稳定

血压是否稳定会影响到系统性血压的情况,更会直接影响到肾脏内压。血压稳定除了改善血流情况,最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进而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控制血压水平,不一定低比高好,更要看的是稳定。

血压及格水平在130/80以内,但最低不宜低于90/60,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也不宜低于这个值。在这个范围内波动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再波动,比如今年120/70,过几天又到了140/90了,这是不正常的。血压持续波动比单纯的高血压对血流影响以及血管保护的变化更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三、尿蛋白

部分患者可能发现到后期自己就没多少蛋白流失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存在蛋白持续流失。这是怎么回事?

进入到肾衰竭阶段,肾功能损伤严重,肾功能严重下降,多余的毒素分子都排不出来。蛋白就更不好排出来了,所以尿蛋白流失一般会减少。但这说明此时肾病加重了。

而部分患者到晚期仍然存在蛋白流失且比较多,则说明仍然有剩余肾小球在持续损伤,也说明还有部分肾小球等待拯救,有可逆转的余地。此时积极抑制肾脏内炎症,改善受损肾小球的血氧供应情况则对肾小球滤过率提升有积极作用。

所以整体病情发展过程中,都要注意不能忽视尿蛋白水平的控制。一般情况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维持在0.5克以内对预防肾衰竭更有利。

回到上面这位患者,他初次入院肌酐是在718,首先要加强肾脏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毒素的代谢,采取了中医治疗为主的方案,在口服中药方剂配合每周三次的外用疗法包括中药外敷、足浴,药浴后,在7天后肌酐开始出现下降,10天相对比较明显;且同时配合降压药、利尿剂以及给予饮食辅助治疗,帮助患者稳定自身的免疫,预防感染等意外风险发生。

住院15天,肌酐是下降到了573umol/L,尿素氮有27mmol/L降到18mmol/L,血红蛋白由92g/L长到104g/L。病情明显好转,暂时没有了透析的隐患。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具体肾病问题指导,可关注公众号<健康日讯肾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