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是向特定合资投资者筹集资金并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机构。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的“募投管退”整个业务工作流程中,人们经常提起的是募资和投资,人们时不时的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某投资机构完成多少亿元规模基金的募集工作,某投资机构完成投资某个企业,某机构所投项目IPO了,这些信息也确实是抓大家眼球,容易成为谈资。反倒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后管理常常被大家忽略。2022年的今天,相当多的投资机构仍然未建立起有效的投后管理体系,甚至是没有投后服务或管理。

目前,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重视投后,投后服务或投后管理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现在投资机构的投后管理模式主要有这么几种:

一种是“投前后一体”,特点是投资项目负责人从项目挖掘、投前尽调、交易管理、投后持续跟踪和价值提升。这种模式通常被中小型股权投资机构所采用。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比较了解,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持续跟踪,同时一般由于与项目负责人的绩效挂钩,对项目团队的投后工作有一定激励性。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随着投管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大,投后工作大多停留在基础回访和财报收集层面,难以提供进一步深层的服务和管理。

还有一种是“专业投后”,为了应对第一种模式带来的投后工作的缺失,避免投资机构成为管家婆,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投资机构成立了不同于投资的投后管理团队,专门负责投后管理。比如深圳某知名投资机构的投后负责人曾任职于北大纵横。投后管理团队的工作事务内容不仅包括定期回访,还包括了深入洞察企业内部问题,协助企业制定相关运营计划,甚至参与企业运营。有激进一些的投资机构,还有对项目创始人、高管关怀、人力、资源对接、运营等全方位服务;也有只集中于一点,比如协助被投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在行业或领域层面,有的投资机构横跨半导体芯片、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智能制造、企业服务等多行业或领域,也有的只做一两个行业;有的以投后管理团队为主导赋能被投企业,也有投资机构依托合伙人自身资源赋能。投资机构专业投后管理的优点在于投后管理团队能独立并持续地专注于帮助企业在其运营中解决各类问题。但是可能面临绩效评估较难界定的问题,比如企业价值的提升,是投前团队投的好,还是归于投后团队投后管理的功劳呢?

现今,大一些的投资机构的累计投资项目变得越来越多,比如红杉、高翎、深创投、中科创星等等投资机构,单个机构累计都投了数百个之多项目,因被投企业所处阶段、行业和大环境等等诸多原因,真正实际IPO或转让退出的还不是特别多,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巨大的被投数量和退出数量之间,有可能形成栓塞。过往由于募资和投资的路径相对比较通畅,基金存续期还有较长时间,加上被投企业的管理并没有被十分关注等因素,许多投资机构只是延续以往投后管理的做法,并没有近几年的如此栓塞这么严重,一旦LP有变更或基金存续期即将到期,原来的预期规划就被打乱了,栓塞现象就变得十分棘手和严重。一方面,新投资项目价格较贵,让出手投资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在外部大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募资也就变得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加大服务于赋能已投的企业可能成为不少投资机构一种较好的选择。

随着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从聚焦垂直领域面向更多领域和不同行业及阶段企业发展时,不同行业的被投企业面临不同类型的战略、产品、业务和管理问题,因此投资机构的内部投后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面临巨大挑战。

前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明显,于是就有了第三种“外部专业服务”, 一部分投资机构逐渐探索出这种外部专业服务模式,即将投后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管理提升转交给外部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也有将投后团队独立出来成立管理咨询公司,投后的绩效考核、费用核算与投资脱了钩,转而向被投企业收取一定费用,从而形成新的业务合作模式。

比如某资本投资的一家科技企业,根据投前尽调和投后企业实际情况,与被投项目达与一致,由企业付款邀请国内知名专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为他们量身定做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方案,实施后较大程度促进该企业管理运营能力和人效比获得提升,经过一年多时间,这家公司营收基本达成预期规划,也按预期估值顺利完成新一轮融资。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投前后一体”模式中人手和专业度的问题,也避免了“专业投后”模式中投后团队与投资团队绩效考核相冲突,可以视为一种相对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北大纵横作为国内咨询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国内知识服务业的一面旗帜,也可以关注一些有成功融资经历且有一定规模的相关领域的企业,同时与私募投资机构加强交流与深化合作,为更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作者:蒋泉,北大纵横特聘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