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胡静一

这几年,短视频方兴未艾,快节奏的都市里无论是斗志昂扬还是正在做困兽之斗的年轻人,都开始依赖“手指一滑”的方式来获取各种观点、视角、讯息和表演。以前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年轻人在有能力靠自己的财富和闲暇去“行万里路” 前,偏爱用手机上那个巴掌大的“天窗” 来充当窥探世界各个角落的光怪陆离的捷径。可问题是,人生真的有捷径吗?

前几天我也“滑”到一个吸引我的小视频,内容是一位定居荷兰的华人博主拍摄的当地一位一米八的荷兰大哥,淡定地“躺”在自己的躺骑式两轮自行车里,躺着去菜市场买菜的视频。华人博主在视频里调侃道:“荷兰大哥其实貌不惊人,就是单纯地喜欢 ‘躺着去买菜’ ”。

(“躺着骑”的自行车)

看到这儿,我心领神会地嘴角上扬,忍不住把视频分享给了几个过往跟荷兰有渊源的朋友。

短短几十秒的画面,让我一下子回到十年前去荷兰上学的那个傍晚,我和一位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校友站在夕阳西下的老城广场上欣赏陌生的风景,而 “风景里” 却不时冒出一队队“躺”在自行车上的“荷兰躺友”——而且更离谱的是这些“躺友”里不但有 “单人躺” ,还有两人并排而行的 “双人躺”,不仅有座椅离地面距离很高的“高空躺” ,还有像跑车那样“躺位“几乎接地的 “贴地躺”……依次从我们眼前不紧不慢、悠哉悠哉地穿行而过,第一次看见“骑姿”这么别致的自行车队伍,我两只眼睛瞪得老大。

所以,自行车一定是坐着骑的吗? 那一天在黄昏广场中央,我突然兴奋地想到,我是不是来到了一个可以常用这样的问句去重新观察、思考和探索身边万事万物的“新时空” 呢?

对于自行车是否一定是坐着骑的这个问题,我喜爱荷兰人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所给出的五花八门、脑洞大开的精彩答案。

放假的周末,每当我们去郊区旅行,看到以更奇葩、更创新、更自洽的方式去 “骑” 自行车的荷兰人时,我都能感觉到从他们身下两个旋转的轮子里一圈圈转出的不仅仅是前行的步伐,更是对生活的无限热忱和对世界喷涌而出的创造欲。

荷兰人好像拥有魔法,把生活变成了一个开阔有趣的超级实验室,“游戏人生”,成年人也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的那种率真与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兰水乡)

提起荷兰,绕不开的是它的运河。荷兰是一个水上国家,因地势低洼城市中贯穿了多条大大小小的运河,以至于荷兰甚至有20%的国土实际上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对于这样一个与水天然亲近的国度,把创意当酒喝的荷兰人自然不会疏于打造和玩味当地的运河文化。尤其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和位于西北自然保护区De Wieden的羊角村,前者是有着几个世纪历史底蕴托底的富有城市烟火气的欧洲“北方威尼斯”, 而后者则是完全依赖小舟和船舫做交通工具的名副其实的“西北水乡”。

阿姆斯特丹一共有90个小岛,160条运河和1281座桥梁,船只可以在市区运河中自由往来以抵达城市任何一个角落。在这样盘根错节、水路相联的城池,市区的道路却一样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水路和陆路两侧都长着不间断的蔽日绿荫和独具荷兰特色的“窄脸尖头”的彩色排屋。这让原本就因河流和船只而显得生气勃勃的城市,更加显现出如油画般色彩灵动的魅力。

作为荷兰的第一大城市,这座经历几个世纪发展与变迁,兼具着古老和现代之美的荷兰都吸引着欧洲无数朝气蓬勃、精力过人的年轻人的到访。于是,晚霞与微风的交错中,数百条水光潋滟的运河就成了年轻人空闲时各显神通的文化道场。

有身着紧身衣独自安静而专注地划着皮划艇和独木舟的;有搭块浴巾在屁股上趴在圆形充气小船里旁若无人地晒日光浴的;有拎着啤酒瓶或者端着鸡尾酒杯在小型游艇上热闹地搞主题派对跟沙龙的;有在敞篷玻璃船和观光游艇里享受着浪漫的烛光晚餐和 “秀色可餐”的;有在河上石桥边默默握笔写生和实践奇形怪状的行为艺术的;有在河下桥墩边沿河而坐、搞露天读书会和音乐会的;还有干脆以船为家把宿舍和公寓搬到船上去的......

还别说,这样的“船屋公寓”在当地留学生中恰恰是最抢手的,需要提前很久预订,否则确实是“一票难求”。想来这也不难理解,这个世界上有谁不想尝试一回仰望星空、枕河而眠的异乡浪漫呢?试想要是能和自己的情侣,在这样的船屋公寓里住上一年半载,每日随波逐流,窗外的风景仿佛真变成了海明威笔下“流动的盛宴”:早起就着咖啡黄油、牛角面包在河畔绿荫下读一读书,傍晚微风里就着啤酒奶酪坐在船头和星光里谈情说爱,这恋爱,恐怕真是要比岸上的人谈得要甜上一百倍吧? !

涓涓流淌着的充满生活与自然气息的运河水,完美地诠释着荷兰人自由的思想和开放的个性,吸引着全世界渴望着去感受这份流动之魅力的人纷沓而至。2010年,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区正式被列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阿姆斯特丹运河一隅)

而与之相对的位于荷兰西北自然保护区——De Wieden的羊角村,则又是另一幅让人过目难忘的天堂般的画卷。

与阿姆斯特丹浓郁的烟火气不同,De Wieden羊角村更像是静谧的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原是曲径通幽,而进入羊角村也同样只能借由纤细的小木舟依河而入。

荷兰的年轻人热情而充满活力,但偏安一隅在此的羊角村村民倒是安静得多,甚至鲜少看见成群结队的人群,只有岸上那些像是安徒生童话里的小木屋,黄昏时分会从烟囱里冒出来袅袅炊烟;还有挨家挨户的窗台上永不会缺席的一簇簇俏丽的盆栽,足够让人去遐想一番屋内的小世界。

这样恬淡安宁的河村,让慕名前来的游人内心也比往日清幽了几许。

乘着小船在羊角村的运河上巡礼,会发现荷兰人家的窗户经常是敞着窗帘让人一眼就能看个通透的。有的即使拉上了窗帘,在窗帘与窗玻璃之间,屋主也会别出心裁地在窗台上放置一些面朝窗外的各种奇奇怪怪、颇有趣味的小摆件、小装饰,仿佛是担心空无一物的窗台会“冷落”了窗外经过的路人,所以特别精心准备了这一窗户的“待客之礼”。

这一来自荷兰屋主的默默关怀,在我忍不住第三次朝这样充满魅力的窗前按下快门时,才恍然大悟意识到的。屋内连面都不曾见过的荷兰人的悄无声息的体贴和情调,让人心里有了不期而至的暖意,于是大家真就“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了。

(荷兰羊角村)

而在那些敞开窗帘的窗户背后,人们将会看见一个个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的小房间。它们俨然一副管家的派头,悄悄和屋外经过的路人攀谈着关于主人的有趣信息和生活细节。

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些房间里常常堆满了一摞摞、一桌桌、一书柜、一整面墙、一整块地板甚至一整屋子的书籍、杂志、报刊等纸类读物。这些花花绿绿的书刊杂志亲密无间地堆积在一起,搭配着屋主精心挑选的材质、颜色、造型各异的座椅、书桌和灯具,仿佛一个个自成一体的可爱的精神伊甸园。

荷兰人爱读书,据统计74%的荷兰人都有阅读的习惯。我在荷兰上学时因为学的是欧盟文化研究,班上有来自欧洲各个国家的学生,有时上课时就会观察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我还记得当时法国、德国和荷兰这三个国家的学生因为综合国力较强,所以比其他学生更有几分文化自信。

但是,法国文化因为充斥着慵懒、自由和享乐主义,所以法国学生常常不愿把精力花在争辩或者较真上。法国学生的自信是从骨子里快溢出来的贵族式骄傲。

但德国和荷兰情况就不同了,这两个国家无论是地理环境、社会习俗、饮食习惯乃至语言体系都有相似之处。只是德国人强调纪律、秩序、集体,做事相对板正严肃,而荷兰人却偏爱创新和趣味,更喜欢自由和新鲜的事物,所以两个国家的学生就常常在那儿明里暗里、不露声色地较量。德国人因为酷爱看书且讲究逻辑,一般来说在班里和人辩论非常有优势。

但偏偏荷兰人读书也不少,所以一争论起来,比起荷兰学生少了几分灵活性和变通性的德国学生就吃了哑巴亏。有时候明明德国学生的逻辑和分析是对的,但大家还是更倾向赞同荷兰学生“饱含热情”的观点,或者说,是赞同荷兰学生的饱含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姆斯特丹之夜)

这常让我感叹,德国人读书读的是思想,是哲理,是谬误。而荷兰人读书,他们好像读得要更接地气一些。荷兰人读的是人文,是生活,是自由,是热爱,是如何快乐务实又富有创造性地去度过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

无论是让人躺着骑自行车的荷兰陆路,还是像阿姆斯特丹与羊角村这样蜿蜒流淌着运河河水的荷兰水路,当人们悄然踏上探寻荷兰人心灵深处的旅途,就会发现,原来那里藏着一座座瑰丽而阳光的精神花园。

多元、人文、包容、开放、热情、探索、智慧、温良……这些体现在荷兰人生活点滴里的词汇是荷兰文化之所以如此自由飞扬的来路,也是全世界造访过“世界运河之城” 的人们在细细思索和品味这座城池过后,或许会更加情不自禁地想要坚定奔赴的去途。

(责任编辑:庞丽静)

作者简介:

胡静一,柏林文化外交协会(ICD)欧亚观察员,上市公司品牌运营官,企业品牌文化咨询师,德国哥廷根大学欧盟文化研究硕士,荷兰格罗宁哥欧洲研究硕士,研究方向为欧盟政治经济和欧亚文化差异。联合国NGO组织环球航行转向学习计划首批中国青年学者,造访全球近四十国。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经观悦途】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