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韶关曲江区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团队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进行秋冬鸟类监测时,在蒋公段样线上一废弃池塘发现了一只“野鸭子”,它和本地塘主小䴙䴘(Tachybaptus ruficollis)相向游来,互相不打扰,和谐相处。团队人员拍到照片后辨认原来是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为罗坑保护区鸟类添加了鸭科的新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两日,罗坑保护区的管护员在巡护蒋公线路时,又发现了它的身影,休息了两天还没走,监测团队猜测有可能是迁徙时落单了。

斑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是中国家鸭的祖先之一,体长58—63厘米,整体深褐色,脸至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褐色的体色呈明显反差。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鸟较暗淡。

主要辨别特征是:嘴黑而嘴端黄且在繁殖期黄色嘴端顶尖有一黑点,不同亚种翼镜为金属蓝色或金属绿色。中国亚种zonorhyncha繁殖于中国东部,冬季迁徙至长江以南,有过颊的深色纹,体羽更黑,且翼镜为金属蓝色。而亚种haringtoni留鸟于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北部的缅甸和老挝,国内见于西藏南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以及广东、香港、澳门,翼镜为金属绿色,后缘多白色,因其与中国亚种zonorhyncha在形态、迁徙习性和分子上有所区别,现多数的观念将其与中国亚种之间按不同种对待,并将斑嘴鸭的中文名保留给中国亚种zonorhyncha,而把曾被置于斑嘴鸭下的亚种haringtoni更名为印缅斑嘴鸭(Anas peocilorhyncha)。

斑嘴鸭主要栖息在内陆各类湖泊、水库、江河、水塘、河口、沙洲和沼泽地带,迁徙期间和冬季也会出现在沿海和农田地带,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与其他鸭类混群,主要食物为水生植物的叶、嫩芽、茎、根和松藻、浮藻等水生藻类,以及草籽和种子。此外也吃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罗坑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秋分过后,候鸟新一轮的迁徙季也悄然到来,对于鸟类来说,迁徙是一场场周而复始的生命旅程,长途跋涉的旅程中会有疲惫、会有遇到各种困难时候。如果大家遇到迁徙的鸟群停下来休息,尽量不要去打扰它们,更不要非法捕猎它们,如发现落单受伤的鸟,请及时联系当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救助,让我们共同做好“护飞行动”,让鸟儿平安飞翔,顺利越冬。

【全媒体记者】叶志强

【通讯员】唐忠祥 廖婵韵 王文婷

【作者】 叶志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