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2022·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自2022年2月1日征稿以来,共收到有效投稿作品1402组(共23513幅)。从“镜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征稿主题出发,投稿作品围绕“文化遗产”“家园与生计”“信仰与传承”“人与自然”等议题,多角度、深层次展现出中华各民族的当代生活样貌,呈现出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历史变迁,留存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记忆,深刻传递出影像中的人文关怀。作为影展主办方,中国民族博物馆秉持专业和公正的精神,规范评审制度、严格评审流程,邀请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认真严谨的评选。评选出193组入围作品,9月28日揭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拍摄《传统手工艺》专题已近十年,已完成拍摄近百项全国各地手工艺项目,2018年我拍摄的《传统手工艺》组图(30幅)(2013年—2018年创作)入选了第二届民族影像双年展,近几年我一直在坚持创作,本次提交的组图为《传统手工艺(二)》(30幅)依然为我长期创作的主题,是从2018年至今新创作的项目中精选而成。通过真实地记录手工艺项目,展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凸显凝结在手工艺人骨子里的匠人精神。而对他们的图文影像记录,不仅是对中国民间传统手艺人的珍贵记录,也是对中国曾经或即将消逝的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录。

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什么模样?它其实就是一件件篆刻在器物上的华美纹饰,是一个个凝固在寻常生活里的家用物件,是一缕缕融化在舌尖上的独特美味,是一丝丝烙印在心房里的美好寄托……真是至善至美,大美无言。近10年的拍摄中,我经常深入到各地采访特色手工艺项目,特别是在我的家乡山西,经常跟踪拍摄深度了解手工艺项目的历史、制作过程、技艺传承、发展前景以及手艺人的成长等方方面面,越是深入,越是感受到蕴藏在手工艺中的博大的传统文化、丰富的历史信息,以及朴素的民间智慧、本真的人生哲理。

我的拍摄内容,由五洲传播出版社结集为出版发行, 2017年8月出版第一版,2018年9月出版英文版,2020年1月出版第二版,目前还在坚持继续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杨柳青木板年画

2020年8月11日 天津杨柳青镇

杨柳青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传承已有三百多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在刻板,他是霍氏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人,从事年画创作已几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绛州澄泥砚

2021年4月4日 山西新绛县

绛州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中唯一的泥质砚,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历代皆为贡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蔺涛,匠心恢复古艺,专注制砚,传承砚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新疆乐器制作

2018年10月1日 新疆新和县

新和乐器为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被称为“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乐器制作历史悠久,村中大多数人以制作乐器为主业,新疆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阿不拉·依不拉音正在制作都塔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成都漆器

2021年3月29日 四川成都市

成都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成都漆器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宋元明清一脉相承,2006年成都漆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省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张小波正在制作一批雕银丝光工艺的“熊猫银杏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汉中藤编

2019年10月5日 陕西南郑县

汉中南郑县黄官镇,非遗传承人陈良顺正在研发新产品,他创立了“良顺藤编”产业基地,不仅传承发扬古老的藤编技艺,还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蒙古铠甲制作

2018年8月15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

蒙古铠甲不仅最能展示草原民族剽悍的性格与辉煌的历史,而且制作技艺犹为复杂,是木刻、陶艺、金属银饰、皮雕制作等手工艺的综合运用,蒙古族手艺人宝勒德正在制作皮甲,他已担任了多部蒙古族题材影视剧的道具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徽墨

2019年3月28日 安徽绩溪

徽墨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的心爱之物。绩溪有着“中国徽墨之乡”的美誉,在安徽绩溪县徽墨大师胡开文的故乡上庄古镇,墨工们正在制作徽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8道明竹编

2021年3月27日 四川崇州

地处成都盆地的崇州市道明镇,是一个以独特的竹编文化远近闻名的“竹编之乡”,在这里竹编制品不再只是普通农具,更是前卫时尚的生活用品,更可喜的是新一代道明人接过了老一辈的竹编手艺,为道明竹编拉开了又一次产业大发展的序幕,道明竹编第三代非遗传承人杨隆梅正在研发新产品,她便是其中的领跑人和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9山西珐花器

2020年12月6日 山西阳泉

珐花器的装饰技艺首创于山西,始于元而盛于明,是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品,因而,陶瓷考古界称为“山西珐花器”。几百年间,珐花器由盛行到失传,再由山西民间艺人甄国民恢复,经历了不平凡的艰难历程。甄国民正在制作珐花器,“立线”是珐花器的关键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 潮州木雕

2020年3月13日 广东潮州

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是一项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得名,起源于唐代,繁盛于明清,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作一件木雕作品,首先需选好木料,然后要经过画图、打柸(打上手)、修柸(打下手)、打磨、上漆几个复杂的过程才能最后完成。木雕工匠卢进文正在制作木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夏布织造

2021年3月30日 重庆荣昌

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是我国最早的布,今称为“夏布”。《诗经》中就有记载。荣昌夏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夏布之乡”重庆荣昌,民间艺人们依然用老式的木制织布机织布,夏布的传奇依然在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葫芦雕刻

2021年7月16日 山西阳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葫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工艺葫芦有砑花、烙画、彩绘、雕刻、堆漆、掐丝等多种不同工艺,阳泉的葫芦设计师张建维,以葫芦为纸,妙手著锦,匠心雕琢,让葫芦焕发了新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荣昌折扇

2021年3月30日 重庆荣昌

折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中,既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又寄寓着个人的文化趣味。有着“怀袖雅物”美称的重庆荣昌折扇历史上久负盛名,因做工考究工艺繁复,目前通晓荣昌折扇所有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已是凤毛麟角,而荣昌工匠李开军,便是精通、传承这一技艺的少数人之一。他正在削扇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黎侯虎

2020年8月2日 山西黎城

商周时期,古黎国的都城就在今天的黎城,黎国的图腾就是老虎。当地还曾出土了包括著名的玉石虎在内的大量虎形器,虎在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虎形器物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文化传统价值的当数布艺黎侯虎。1998年黎侯虎登上戊寅年生肖邮票,黎侯虎作为黎城民间手工技艺的缩影,集刺绣、布艺、剪纸、书画于一身,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李小梅正在制作黎侯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孝义皮影制作

2021年10月6日 山西孝义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清朝,已有2000多年历史。山西的“皮影之乡”孝义,有一位身残却心巧的皮影制作工艺美术大师胡发伟,沿袭着千年来皮影的传统雕刻手法,矢志不移,匠心传承,让这一古老技艺重放光彩。图为制作皮影的胡发伟一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甲路油纸伞

2019年3月24日 江西婺源

江南的油纸伞以婺源甲路纸伞最负盛名。婺源纸伞制作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南宋时期,在康熙甲戌年(1694年)还被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一把油纸伞从最初的选料,经过削伞架、上伞杆、打小孔、装伞楗、绕伞圈、裱伞纸、糊伞边、收伞卷、画伞、刷桐油、穿伞线……才是最后的成品,大小工序近百道,制伞手艺人戴开祥正在绕伞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戏曲盔帽制作

2019年12月15日 山西平定

盔帽,也叫盔头、戏帽、头盔,在戏剧表演中,每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年纪、性别等,都是通过配戴不同形制、不同色彩的服装、盔帽来体现。盔帽融合了美术、服饰,刺绣等各种文化和艺术元素,历经雕、刻、挖、嵌、堆、塑、染、绣、扎、贴、胶、漆等多种制作手法方才成型。平定年轻的手艺人任变琴正在制作戏曲盔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绛州剔犀

2020年6月6日 山西新绛

剔犀是个古老的产业,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绛州剔犀保留了古老髹漆工艺。髹漆百层,光阴半载,正是匠人的巧手,岁月的磨砺,赋予剔犀漆器夺目的光华。新绛县黄河云雕工艺厂的手艺人正在制作剔犀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微缩木雕制作

2021年12月4日 山西定襄

微缩木雕技艺,源于古代的“烫样”,是以古代建筑为蓝本,体现古代建筑结构的制作技术。手艺人正在制作微缩木结构模型。从铺底座、立柱子、加斗拱、再加屋檐,到最后一点一点组装而成,制作材料、内部结构甚至每一个配件,都要尽量和原建筑保持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贺兰石雕

2021年6月11日 宁夏银川

贺兰石产自宁夏贺兰山,褐紫、豆绿两色天然生成,质地均匀细密,清雅莹润,雕刻而成的工艺品,独具地域特色,是宁夏独有的文化符号与艺术珍品。青年工匠何立宁雕刻的作品刀工精细、俏色巧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介休建筑琉璃

2021年10月5日 山西介休

中国古代建筑上繁复精美流霞霓彩般的琉璃构件,将建筑装饰得富丽堂皇庄严大气。在建筑琉璃的发展历史上,“琉璃之乡”山西介休一定无法绕过,这座黄土地上的小城不仅是中国建筑琉璃烧制的起源地之一,而且在建筑琉璃产量上也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古代最顶级的建筑琉璃也多出自介休工匠之手。国家级非遗项目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人刘开宝正在制作大型琉璃影壁“麒麟送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阳泉盘合

2021年11月22日 山西阳泉

阳泉盘合是一种大型团花类剪纸艺术,作品以象征、隐喻、谐音等手法,表达了民众祈福纳吉的心理,尤其是婚事中,作为一种寓意极深的期盼、祝福和美化居室的装饰物,深受人们喜爱。阳泉平定民间剪纸艺人韩建华夫妇正在剪盘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原平炕围画

2021年12月5日 山西原平

几十年前晋北原平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屋内土炕上,都能看到一壁或花鸟虫鱼,或人物山水的炕围画。以独树一帜的炕围画闻名,原平因而被称为“炕围画之乡”。随着经济发展炕围画正在失去了存在的环境。乡村老画师弓进寿正在绘制炕围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4蒙古羊毛毡制作

2020年9月23日 内蒙古鄂温克旗

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毛毡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之一。羊毛毡制作技艺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毡毯是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也是蒙古族人美化生活的主要载体和寄托审美的重要实物。“蒙古族服装服饰—厄鲁特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斯仁吉木正在制作羊毛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蛋画

2022年3月12日 山西阳泉

蛋画俗称画蛋,源于我国古老的蛋俗文化,是绘制于禽蛋外壳上的一种民间工艺品。蛋画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技法,以其独特精妙的呈现方式而令人击节叹赏。阳泉蛋画达人左斌,把蛋壳当画纸已有30多个年头,一枚枚不起眼的蛋壳,经过他的巧手,摇身一变成了精美的蛋画艺术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6安陶

2021年3月30日 重庆荣昌

安陶,即重庆市荣昌县安富街道生产的陶器,被列为“四大名陶”之一,历史悠久,素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有史可证的陶器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发展。目前,安陶小镇上有多家陶艺厂,年轻的手艺人正在制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7皮雕

2021年5月13日 山西太原

皮雕是一种以皮革为雕刻材料跳跃在刀尖上的皮革雕刻艺术,作为时尚的皮革艺术品,近年来风行于国内。山西皮雕工艺师苑小敏的手中,皮雕艺术品走上了品牌创新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8斫琴

2021年5月13日 山西太原

斫琴是指对中国民族乐器——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斫琴是一门对技术要求极高的工艺,古琴的声音同古琴材质的搭配、底面厚薄、琴体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只有将每一项都做到极致才能调制出音色和美的古琴来。斫琴师张浩在太原小窑头工作室制作古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9晋绣

2020年5月30日 山西阳泉

山西民间刺绣历史悠久,在山西农村里,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多以刺绣来装饰,像帽子、鞋子和枕头、桌围、椅垫等,都有不同纹样的刺绣图案。山西的民间刺绣,大都出自普通农家妇女之手,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互相之间的交流而得以延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马头琴制作

2018年8月15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

被蒙古族视为圣物的传统乐器马头琴,全靠手工完成。制琴名家段廷俊正在制作马头琴,制作乐器必须要具备三门技术,第一要懂音乐,其次要懂木工,然后要懂美工。

专辑

影子之美 自游之旅

图文原创

初心无极。

摄影就是智慧的修行,

是清晰地观照世界,

是真挚地表达情感,

是由衷地懂得感激,

是深切地体味幸福!

搜索 yingzizhimei 微信公众号 关注!

QQ:406902551 微信号:yingzi299348

欢迎各位朋友阅读、转载、分享。

原创图文作品,作者拥有全部著作权。

微信平台、网络平台、纸媒等媒体使用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