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上,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

世人皆知英国女王忠爱柯基犬。

而在她人生最后一程,是由次子安德鲁王子送来的两只柯基陪伴走完的。

站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里,Muick和Fergus两只小家伙无精打采地趴在地上,垂着脑袋。它们似乎感知到了一种永远的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女王去世,被媒体称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纽约时报》为她刊发的讣告,特别长。

第一句,便是一个高度概括的长句——

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于周四在避暑地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她70年的统治受到了广泛欢迎,经历了英国后帝国时代的结构性转变,并且经受了她后代的婚恋选择、失误和错综复杂的尴尬局面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长达70年的工作生涯,从快乐自由的伊丽莎白到恪尽职守的英国女王,她96年的人生,布满了金光。

而我们却常常有一种错觉——

女王仿佛真的变为普通人,与我们一样拥有世俗的喜怒哀乐、跌宕的情绪波动,可以在儿孙绕膝中度过余年。

英国首相特拉斯在悼念伊丽莎白二世的演讲中说道,「女王以如此尊严和优雅的方式在位了70年,她的服务生涯甚至超过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记忆。」

从她26岁继位的那天开始,她就努力扮演着这个国家的象征。

而从我们耳熟能详的维多利亚,再到更负盛名的伊丽莎白二世,百年动荡变迁,社会陈规被历史车轮碾为灰烬,为何「英国女王」能够永葆荣光?

除开人们对旧与不变的永恒迷恋,抛却团结英联邦的昔日辉煌——

到底是什么,让女王仍然备受爱戴?

也许从BBC这部纪录片中,我们能够窥见答案。

盛世女王:伊丽莎白与维多利亚

The Queen’s Longest Reign

Elizabeth & Victoria

01

诚如其名,《盛世女王:伊丽莎白与维多利亚》讲述的,正是伊丽莎白与维多利亚两位女王的故事。

从童年和加冕礼开始讲起,通过种种关键节点和领域,串起她们跌宕起伏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童年几乎被局限在肯辛顿宫的维多利亚不同,伊丽莎白从出生起,就在所有人的注视中成长。

童年和妹妹玛格丽特玩耍的影像,青年时期在军队中留下的照片,和菲利普亲王从恋情到结婚的新闻通稿……

伊丽莎白二世的人生,透过各种新发展出的大众媒介,明晃晃地暴露在公众的视野和纷繁的言论中。

至于两位女王的加冕礼,虽然传统仪式百年不变,但民众的观看形式则是大相径庭。

19世纪,和宗教缠绕在一起的君主制在工业社会之下愈发式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819年5月24日,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基成王。

奇怪的是,当时并没有人敢因为她经验不足或缺乏实权就轻视她。

众人俯首帖耳,甘愿称臣。

维多利亚在众人眼中,并非一个18岁花季少女,而是集体意志与国家利益的象征实体,是非人格化的、凌驾于一切阶级和政治之上的至高角色。

不管加冕的是什么样的人,或老或少,或男或女,ta只有一个身份——

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恩格斯所说——

英国宪法没有君主政体是不能存在的……去掉王权(主观的上层),整个人造的建筑物便会倒塌 。

没有实权,正是她的权力所在。

就这样,维多利亚女王成为了仅供人敬仰的君主,一个世俗社会中宗教偶像般的「神」。

伊丽莎白加冕之时,也以同样的方式被拥戴、被欢迎。

1953年,战后的伦敦正遭受着惊人的痛苦和困难。定量配给政策尚在实施,不少人还在街头流浪。

尽管如此,在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的那天,面对珠光宝气、奢侈异常的皇家做派,人们仍然把王室的财富和荣耀视为自己的意志显现而感到无比振奋。

但和高祖母维多利亚不同的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礼能够通过电视转播,被2700万人欣赏。

也正是此刻,伊丽莎白正式走向了和高祖母截然不同的道路。

02

虽然纪录片本身并没有刻意去探究、叙说两位女王不同之处的根本原因。

但世事浮沉、时代转变所带来的影响,早已在如实的影像记录中悄然浮现。

伊丽莎白二世,无疑是一个在大众媒体时代长大的女王。

20世纪,印刷、电影、电视、广播等各种大众传媒快速发展,强调个体或群众自由表达和行动,公共空间和公众话语权不断扩大。

然而,「传播的这种作用,意味着印刷传媒和统治权威是彼此矛盾的——这是因为后者畏惧人民和舆论(public opinion)」 。

皇家在公众视野中频频出现,将导致一种后果——

皇室的神秘光环消散,无数龌龊脏污难堪地摊开在光天化日之下。

维多利亚是神秘的、乃至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宗教式符号,她由此被崇敬被爱戴。

但这种方法对伊丽莎白来说已经行不通了,她只能另寻它路。

而她找到的路径其实已经揭晓:

既然不得不被公众看到,为什么不自己掌握主动权?

从加冕那天开始,她就主动走进大众视野——正是她许可电视台转播自己的加冕礼。

成为君主之后的维多利亚很有野心,日不落帝国在她的统治期间大肆扩张,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震荡。

而丈夫阿尔伯特死后的几十年,虽然她一直在工作,却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甚至不会在阳台上向群众挥手致意。

即使这样,时隔几十年,维多利亚在她的钻石庆典再次露面时,她依然受到了数十万群众震耳欲聋的热烈欢呼。

在纪录片中,主持人读着她多年前写的日记——

「人们热情得难以言喻……每张面孔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我非常地感动与满足。」

03

从登基初期巡访英联邦,到登基60周年钻石庆典、90岁典礼,伊丽莎白成为女王之后的重大活动,无一不被影像记录并广泛传播。

她和家人甚至配合电视台推出相关纪录片如《我们的女王》《我们90岁的女王》等等,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BBC这部《盛世女王:伊丽莎白与维多利亚》同样也是献礼纪录片。

此外,每年圣诞节,她都会以视频形式发表圣诞致辞。

她也是第一个发电子邮件、第一个拥有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账号的君王。

在60周年登基庆典那天,她主动戴着高祖母维多利亚佩戴过的钻石,在维多利亚纪念碑前拍照留念。

而也正是在同一年,女王成为了第一位皇家「邦女郎」。

她和《007》系列电影中的男主角特工邦德录制短片,通过跳伞的方式,俏皮地出现在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

通过各种大众媒介,女王一次又一次被「暴露」在大众眼前。

她主动地、积极地适应现代社会中的消费文化逻辑,像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说的「新型文化媒介人」 那样,同时又掌握着更丰厚的资本和更强大的权力,最终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轻巧地塑造了她在大众心中的形象。

这种形象,消解了曾经横亘于大众和皇室之间旧的等级差异,同时又保持着不流俗、矜持和传统的特点——

她,似乎可以理解、认同这个国家的每个群体乃至每个个体。

在2020年新冠疫情特别电视讲话的结尾,伊丽莎白女王说:

「我们应该感到安慰,尽管还要忍受很多苦难,但美好的日子终会回来,我们将与好友相聚,我们将再次与家人相伴,我们定能重逢。」

正片观看来扫我

盛世女王丨2015

(1集 × 59分钟)

撰文 - 稻来君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络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