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生去送外卖了。

中国社科院硕士生去送外卖了。

《北京日报》说受教育没有浪费一说。

《工人日报》说硕士送外卖是基于理性和现实。

《深圳特区报》说名校研究生送外卖,不丢人。

橡皮谈说:高学历人员去送外卖就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不要再灌迷魂汤,把稻草说成黄金,把平凡人的无奈与憋屈塑造成荣光与榜样。把最卑微的谋生升华成对命运的反抗与不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硕士博士送外卖就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

硕士博士跑去送外卖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培养一个硕士博士,家庭要出多少费用?国家要出多少费用?自己本身要付出多少时间和机会成本?

人力资源也是资源,和稻草和黄金一样都有其固定的价值。正常人对这个信息的反应如果不是浪费,那还能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硕士博士送外卖更多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妥协

没有这么多光荣与梦想,没这么多崇高与远方。有的只是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苟且。当硕士博士没有办法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和自身学历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后,为了生存,只能选择门槛最低的外卖。当然,类似的岗位还有保安、环卫、滴滴司机等等。《工人日报》说得对也不全对,这个选择是基于现实,但绝对不值得喝彩与提倡,更不值得赞赏。

看到网上的段子,有外卖小哥帮老外用外语点餐、有小哥在商场即兴演奏一曲钢琴。外卖小哥似乎成了全网最神秘全能的人才组织。但是别忘了,外卖小哥本职工作就是跑腿送外卖,干的是纯体力活。这些多才多艺的人,是经历了怎样的生活毒打才做出这个选择,外人无从得知。要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人面临着很多生活的苦,只有自知,从不对人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创造就业才岗匹配才是正确的纾解之道

理想的某一天,硕士博士能有他们相匹配的岗位,大学生有他们相匹配的岗位,技能人才有他们相匹配的岗位,体力劳动者有他们相匹配的岗位。高能低配、低能高配,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有赖于国家社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树立更公正客观的人才使用观,让硕士博士送外卖,不再成为这个时代的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要说,如果这个社会大批的硕士博士甚至本科生都去送外卖,那么不仅仅意味着是我们的教育失败了,甚至我们所有的都失败了。

愿我们少一些莫名的呐喊与助威,多一些批评和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