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第五届致同论坛暨成都企业新机遇论坛”在成都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经济形势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企业高质量发展、成都资本市场新机遇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致同全国审计服务线管理合伙人郑建彪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川渝地区的资本市场具备独特的发展优势,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为当地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土壤,未来有望以虹吸效应吸引更多优秀的资源、资本进入到成渝经济圈。

川渝地区资本市场队伍持续扩容

近年来,川渝地区资本市场队伍持续扩容。从A股情况来看,四川、重庆积极聚力资本市场,目前两地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233家,其中四川167家,重庆66家。作为西部金融要地,这里的资本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致同全国审计服务线管理合伙人郑建彪表示,川渝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产业聚焦优势。“川渝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聚集优势,食品饮料也成了这里的一大优势经济板块。除此以外,成都还拥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工业基础,也为资本市场发展带来助力。”

他表示,相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外向型开放特点而言,成都等地存在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内陆化和开放性问题,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明星企业标杆效应有望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聚集

致同咨询企业并购与融资业务主管合伙人武建勇指出,成都、重庆两个城市都拥有非常大的经济体量,城市建设状况也都较好。从近年来的市场融资并购情况来看,成渝地区拥有融资并购的“优良土壤”。首先,成渝地区优秀的本土企业众多,存在融资的需求,而资本逐利,自然会向优秀企业靠拢。另外,随着西部上市公司的数量增加,其资本实力也不断增厚,随之形成了对外输出资本的能力。未来,融资、并购的交易事项在成渝地区将会越来越多。

从并购标的的行业分布看,武建勇进一步介绍:“重庆地区的并购标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新能源行业。而成都地区的并购标的除了传统行业以外,先进制造、高精尖企业、生物医药以及预制菜产业链公司也都备受关注。”

武建勇表示,上述领域的一些高估值优秀企业会产生板块效应,形成明星标杆企业的拉动作用,带动产业链。长期来看,这样的虹吸效应能有效聚集西部企业和国内其他地区优秀企业,带来人口净流入,为企业带来诸多发展红利。

同时,武建勇认为应当理性看待近年来投融资市场上颇为火热的新能源、白酒赛道。他表示,新能源的火热受益于国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推进和政策利好带来的发展预期,而白酒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欢迎,一定程度上是缘于大家对消费升级所带来的预期,企业不能盲目跨界并购投资。

“并购有三个原则,找得着、买得起、买得到。企业一定要关注产业契合度,选择的并购标的一定要契合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对于一些本土高新技术培育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投资人和资本都要有耐心。”武建勇说道。

此外,并购须避免掉入协同陷阱。在武建勇看来,“很多企业在做产业转型时不顾自身实力追求太高,导致无法达成纵向产业链整合的目的,股价可能在短期内拉得比较快,但最后却变成了投机型或者套利型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