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过以下苦恼:人生让你迷茫,生活没有方向?时常自我怀疑,总被负面情绪困扰?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与家人、同事、朋友相处,难以保持良性互动?……

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但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顺遂,人生也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为此,我们要洞察自己,了解自己,超越自己。

只有突破自我认知上的束缚,才能真正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洞见不一样的自己》精选了百万粉丝公众号——“洞见“公众号60篇文章,从认知,自律、修养、人际、情绪5个角度帮助读者寻找自我,强大内心,提升行动力。

由于本书内容篇幅多,涉及内容广,我仅选取“情绪”这个角度,对本书进行评说。

一、让人生顺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的人生。为此,人们不断反省,探索,归纳,总结,得出了五花八门答案。有人归结于运气、有人归结于原生家庭、有人归结于性格……

在《洞见不一样的自己》这本书中,很多作者将是否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归结于对“情绪”的把控能力。

二、以下哪种常见坏情绪正在把你往深渊里拽?1、总是不受控的“易怒”

情绪主导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生活中我们会习以为常,面对因愤怒产生的不良情绪,我们甚至会以“个性”为借口,不以为然。

《管得住情绪,才守得住人生》一章的作者引述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史记》中,楚国女子同吴国女子争抢桑叶,输了。她找来父亲向吴女讨说法,引起两家人相争,还闹出了人命。两国边邑的长官得知此事后,为争口气,一怒之下相互讨伐,随后引起楚国和吴国交战,以至两败俱伤,从此两国都走向了衰落。

这件事解决,存在几个契机:楚女只需退让一步,便不会让事件恶化;楚女的父亲只要压制住怒火劝住女儿,便不会酿出惨祸;两国边邑的长官把此事止于两家的仇恨,也不会将国家拖入战争的泥潭。

可惜,与采桑事件相关的人,都是些被情绪左右的莽夫。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只要稍一思索,我们也能找到被情绪控制,而悔之晚已的普通人。例如,与领导发生矛盾后,愤而辞职,以至再找不到当初的好平台;与恋人一怒之下分手,多年后才发现错过了自己最爱也最适合自己的人;与父母等长辈把争吵上升为输赢之争,憋着一口气不愿理睬,他(她)突然离世,自己的生活也增加了悔不当初的遗憾……

人们在很多时候,那些让人抱憾终身的结果,大多是因为一时冲动,让情绪扰乱了心智。

我们生活里的苦,大多是情绪种下的毒。把情绪修炼好,才能把生活经营好。

作者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情绪,其实是一种选择,你要选择不让此刻的环境影响今后的生活,不用别人的行为来干扰自己的心情。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进一步万丈深渊,退一步海阔天空。

2、周而复始的“焦虑”。

情绪问题不单指不受控制的愤怒,还包含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所产生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在《做自己的拐杖》这篇文章中,作者举了两个我们都有一定了解的例子。

《祝福》中的祥林嫂,无父无母,她接连失去两任丈夫,最终连唯一的孩子也被狼叼走了。她逢人就诉说自己的苦难,旁人面对她无休止的倾诉,渐渐地从安慰转为厌恶,甚至嘲讽。最终,她看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抑郁而终。

相比之下,《水浒传》中林冲却因为果决和豁达,让自己的人生有机会开启新篇章。被小人和朋友算计之前,他是意气风发,掌管着八十万禁军的教头。随着一而再的被算计,他不仅逐步沦为被人羞辱阶下囚,还痛失爱妻,这些经历没压垮他,反面坚定了他另谋出路的信念,成为梁山上坐次靠前,能再次实现自我价值的首领。

祥林嫂和林冲因为所受教育和生长环境的不同,有着天差地别的性格和心智。但是,当苦难袭来时,谁又能说谁比谁更好受呢?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凉秋。

作者的原话是这样总结的:难过的时候,别总想着向人诉苦。人生在世,总有些苦涩要自己吞下;天大地大,总有些难关要独自去闯。

像祥林嫂似的与人诉苦,谁能做到感同身受呢?感同身受了,谁又能替你承担?不如学学林冲,以坚韧而果决的态度去积极寻找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这一生,再难过的事也总会过去。等风来,不如逐风去。

三、好情绪,能从三个方面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本书中,有一篇名为《把最好的情绪,留给身边的人》,这个“身边人”是我们最亲近,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

1、我们要把最好的情绪留给伴侣。

因为,作者认为“和情绪不稳定的人生活在一起,简直就是人生的灾难”。

对此,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有时想与伴侣谈谈心,开口没几句,就被数落得哑口无言;有时想针对锁事说说自己的看法,话一开口就被怼得面红耳赤;……总之,两人明明有分歧要解决,酝酿了好久的话,一出口就能变成地雷的导火线。

夫妻之间的相处就像嘴唇与牙齿,难免磕磕绊绊。能否控制好情绪,成了婚姻是否幸福的关键。

作者以冯骥才《老夫老妻》中的故事为例:一对70岁的老夫妻,在40年的婚姻生活中总是发生争吵,但不管如何争吵都不会说出伤害对方的话,更不会动手。他们每次都能在两个小时内和好如初。书中说:他俩仿佛倒在一起的两杯水,吵架就像在之水面上划道儿,无论划得多深,转眼连条痕迹也不会留下。

没有哪一对夫妻没有吵过架,但是架能吵到哪个程度,就得由情绪说了算。这对夫妻每次吵架都能在两个小时内和好如初,说明他们能自主地控制情绪,能做到吵架不翻旧帐,就事论事不上升高度,这样才能把吵架波及的心理范围控制在不影响夫妻感情的范围内。

伴侣是陪伴你时间最长的人,维持好与伴侣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家庭的幸福。少些争执与埋怨,多些包容和理解,一个家庭才能和和美美。

2、我们要把最好的情绪留给孩子。

富兰克林在《格言历书》中说:处于盛怒之中的人驾驭的是一匹疯马。

作者认为,当父母情绪不稳定,驾驭着这匹“疯马”时,第一个受到伤害的是他们的孩子。父母控制情绪,保持平和,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以身做则。

很多人都知道原生家庭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幸福感、性格塑造、以及三观的建设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显有家长愿意在教育孩子上学习,多思考。仿佛有了孩子后,自己便凭空多出了教育孩子的新技能。

于是,有家长以为能讲“大道理”,在教育上就合格了,可经常讲得唾沫横飞,感动了自己,孩子却一如常态;有的家长因为社会正推崇“快乐”教育,便打着帮孩子“竖立自信”的晃子,对孩子言听计;更有家长信奉武力教育,不打出个绝对的赢家来,绝不收手……

其实,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及父母用言传身教营造的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影响。

能做到用“言传身教”父母,都是情绪的主人。因为只有将情绪管理好了,才能对孩子客观分析、理性沟通。这种沟通不但有效,还能加深母子间的感情

胡适的母亲从不在人前批评胡适,她总找两人单独相处的机会关起门说他的错事。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描述: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的母亲是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她在教育上也许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但可能她从生活中领会到了不以情绪影响子女的精髓。面对儿子的错误,她既保护着孩子的自尊,又能理性公正地分析问题。

面对母亲的“挑错”方式,胡适显然很感恩。可见,只要家长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进行客观公正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但不容易让孩子叛逆,反而能成为加深感情的桥梁。

所以,父母保持情绪稳定,家庭才会更温暖幸福,孩子才会更出色。

3、我们要把最好的情绪留给父母。

有些人成年后会把生活和工作上的不如意全推到父母身上,觉得一切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条件。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大学时寝室聚会吃饭,室友因打饭阿姨暴露了是自己母亲身份的原因,觉得丢脸,气呼呼地就跑了。母亲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室友因为母亲的工作岗位是既没实权,还时常要被客人呼来喝去的服务员,而心生嫌弃,以至于不愿意向室友们承认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

哪个父母不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但很多时候,他们给予的,已经是他们能给的全部,为人子女,不要苛责父母给得不够,要学会感恩。

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伴侣、孩子、父母,都是我们的家人,是能让我们心有归去的地方。作者总结道:不要因为家人爱我们,就肆意向他们发泄负面情绪,无情地伤害他们。如果一个家庭中的人心散了,家庭中的个人再成功,又有何幸福可言?一定要把最好的情绪、最多的耐心,留给最亲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我们还要把好情绪给予照顾我们的衣食父母——职场。

在另一篇名为《保持钝感,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作者提醒我们,成年人是否成熟,还体现在职场上对情绪的把控能力。

出色的媒体人马东,在《十三邀》里接受许知远采访时,说他在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品质是“事在人先”。意思是,不要把生活中过多的情绪带到工作中。

作者认为,在工作中放纵情绪,是不靠谱的表现。在职场除了你自己,没人会为你的情绪买单。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受到了多大的屈辱,在踏进公司的那一刻,都应当收起情绪。

而收起情绪,是成年人该有的自觉。

作者还举了这样一个非典型的案例:两位新同事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大骂一顿。敏感的同事感觉受了天大的委屈,愤而辞职。另一位同事收拾好情绪后,照样干得起劲,有人觉和他“缺心眼”,其实他只是对所谓的失去面子有“顿感”。

这两位同事,也是我们身边同事的写照。职场上,我们遇到的困难具有相似性,有些同事敏感多思,把太多的时间都耗在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领导的批判上。还有一些同事因为钝感,而显得积极向上。

由于情绪能够感染人,所以不管我们自己属于“敏感派”还是“顿感派”,平时都更愿意与积极向上的同事相处,积极向上的同事又多属于“顿感派”。

可见,当我们在工作中保持钝感,情绪稳定时,不但能让工作顺遂,还能拥有好人缘!

人这一生,追求的无非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家庭和睦,让我们心有所归;职场顺遂,让我们能得到价值认同。家庭和睦了,职场顺遂了,幸福便触手可及。

五、人生处于低谷,好情绪能带来转机。

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跌入谷底时,情绪带来的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

在《吞下抱怨,咽下委屈,喂大格局》这一篇中,作者以“锅底法则”为例: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锅底时,只要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

经济学中著名的“拐点理论”也为这一论点提供了依据:任何一段上升趋势,都是从位于最低处的某个点延伸开来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遇到挫折,或跌于低谷,往往也是成功的起点和契机。很多时候,没有退路,才会有出路。身处黑暗,仍有真正的光。

合肥浩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万志因先天不足,落下口齿不清、行动不便的病根。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却遭校长拒收。自学考上大学,毕业后又在要才市场屡屡遭受白眼。无奈他从摆地摊起家,经历过书店被烧,超市被偷,开公司欠下400多万债务……这些挫折痛苦都闭口不言,因为他深知抱怨无用,一切只能靠自己。终于,他身价过亿,把网店做到了同品类前列。

比惨,我们绝大多数人仅凭身体健康这一起点,催万志拼尽全力也无法触及。命运给了他“低的配置”,他却沉默不语,全盘接受,努力活出“高配的人生”。

作者得出了结论:落魄时不怨天尤人,挫败时不自暴自弃,失意时仍认真生活,熬过命运的淬炼,那些受过的伤,终将变成你坚硬的铠甲。

要做到身处低谷,不但不“自暴自弃”,还能“认真生活”,就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成为情绪的主人。

只有成为情绪的主人,才能客观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为战胜挫折和走出低谷提供强大的内驱力。

六、我们该如何管理情绪?

在《管理情绪的三把钥匙》这篇文章中,作者给出了三个具体且可行的建议。

1、第一把钥匙,是读书

举例:翻译家李继宏刚毕业时就换了六七份工作,他干脆辞职窝在出租屋写作。高昂的房租、养家的压力、对未来的迷茫……一起向他袭来,他陷入了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低谷。后来,他通过朋友推荐的书,治愈了心灵,那些困扰他许久的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等负面情绪突然消失了。他不但重新振作开始写作、翻译,还在友人的建议下做起了出版相关的工作。

书,是排解情绪的通道,也是治愈内心的良方。一人好的故事, 会让你暂时忘却外界的痛苦;一句抚慰人心的话,常常能让你重新蓄满力量。

那些你读过的书、看过的故事、得出的思考,会摆渡你、塑造你,让你心沉静、脑清醒。纵使一时陷入生活中的泥沼,读书也能让你拥有一寸一寸拉自己上来的精神力量。

2、第二把钥匙,是运动

举例:加利福尼亚大学通过跟访8000名年轻人长达26年的调查,发现长期保持运协的人,抑郁的风险远低于普通人。

难过时,就去跑跑步、跳跳绳。汗水冲刷了身体,也扫除了精神上的郁闷。生气时,就去打打沙包和羽毛球。快节奏的锻炼消耗了能量,也赶走了心里愤怒的小人。

运动时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是解忧药。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过后,你会发现,烦恼早就被抛在了天边。

3、第三把钥匙,是冥想。

举例:《人生效率手册》作者张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因各种压力突然胸闷气短,无法保持专注,连睡眠也深受影响。为了自救,她尝试各种方式调节,最终让她从濒临崩溃的状态走出来的,是冥想。她发现,当自己彻底放空时,外界的纷扰似乎就被屏蔽了。冥想结束后,坏心情一扫而空,之前棘手的事也变得简单起来。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眼前的事,而是自己的情绪。现代人的生活里,常会有焦虑、压力、浮躁。冥想教我们去除杂念,让心休憩。内心若是秩序井然,即便风波四起,也能从容应对。

气从暴躁生,百病忧中起。整理好心情,才有精力面对世事纷繁。保持好心态,生活才会对你温柔以待,任何时候,能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收获平静,让人生得以顺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书中60篇人生感悟,是在用犀利的文字引导我们寻找前方的路;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给我们的努力注入热情;用切身感悟陪伴我们与幸福深情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