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去世,朋友圈瞬间就写满了哀思,不管是不是真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稻盛和夫的封神之路至少包含两部分:

一是创立了京瓷和第二电电(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以78岁的高龄受邀出山,3年时间挽救日本航空(JAL);

二是百忙之中不忘传道受业解惑,其经营哲学被一众老板们奉为圭臬,二手鸡汤四溢。

耄耋之年,不顾晚节,出任破产边缘的日本航空董事长,3年力挽狂澜,稻盛和夫到底有什么魔法?

一、一手烂牌

日本航空前身是日本国企,从创立伊始就是受国家扶持,同时也沦为政客、官僚的玩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团内部还盘踞着8大金刚(工会),挑起层出不穷的劳资纠纷。

2006年与日本佳速航空合并后,组织机构过度臃肿,引发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公司高层迟迟开不出药方,除了实行大规模裁员,终究治标不治本,运营陷入恶性循环。

当时日本刚经历一场政权交替,民主党初登大位,就要面对前政权遗留的日本航空2.3万亿负债的天坑。

民主党政府不愿再用公帑输血,于是日本航空依据《会社更生法》申请破产保护。

积淀不足的民主党的朋友圈里,压根就没几个企业家大佬。

愿意去填坑的,甚至能力挽狂澜的就更少之又少,稻盛和夫几乎是不二人选。

二、法师下山

日本航空恶劣的服务,早就劝退了稻盛和夫,代之以全日空(ANA)的航班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请稻盛出山,日本交通省大臣不惜三顾茅庐。

2010年2月1日,稻盛和夫正式出任已申请破产保护的日本航空董事长一职。

日本过去50年间,申请到破产保护的138家企业中,只有9家成功重建并重新上市。

换言之,这是一场胜率只有7%的赌局,而赌注则是稻盛和夫一生的荣誉。

刚进入日航,稻盛就开展了基层走访,并和100多家分子公司负责人进行会谈,之后心凉了半截,“这个搞法连蔬菜店都开不下去。”

经营之圣的名号不是白叫的,稻盛和夫倾注其沉淀了半个世纪的法力,确实为日本航空重新注入了灵魂。

1、经营哲学

进入日航以后,稻盛和夫做的第一件事是开展领导者培训,第一期约50人,随后扩大规模,一个月内举行了17次培训。

员工层面则是传递其“敬天爱人”、“利他之心”的经营哲学,并确立《日航哲学》。

2、阿米巴经营模式

喂完鸡汤后,稻盛开始导入阿米巴经营模式。

通过“协力对价”的方式,将盈利部门不好衡量的费用,转化成支持部门的收入。从而实现了每条航线收支的明确化,让日航各部门成为独立核算的单元。

并且各部门经营业绩被要求在1个月内完成统计,实现全员参与,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如果说经营哲学和阿米巴经营模式是稻盛改革“道”的层面,讲究温润调养;而配合企业再生支援机构进行的“术”,则更生猛无忌甚至血雨腥风:

1、裁员降费,裁员近三分之一,飞行员薪酬降幅20%,扣除退休人员养老金的30%;

2、缩减航线降低运营成本,砍掉赤字航线,;

3、聚焦主业,出售旗下酒店、部分地面服务子公司等非核心业务。

三、魔法背后

关于稻盛和夫的出山,不排除是受到国家大义的感召:日航3.2万员工原地失业;全日空一家独大;日本经济蒙受损失等等。

但毕竟是在商海浮沉了50年的老法师,自然知道借势而行。况且已经被架上神坛,稍有不慎可能晚节不保。

而需要指出的是,日航破产重整的重大变化,才最终促使了稻盛和夫出山:

1、前文提到的企业再生支援机构(日本政府与私人共同组建的基金)下场接管并向日航持续注资,保证其正常运营;

2、“法定清盘”得以让企业可以借助法院强制力调整自身债务关系,实际上在政府运作下,日航直接赖掉87%的债务。

此举让日航的资产负债表瞬间变得非常漂亮,连稻盛和夫自己也感慨,法定清算实在是法力无边。

这一幕还被搬到电视剧《半泽直树2》中,身为银行职员的男主凭借一套连招嘴炮,让各银行力抗政府压力拒绝放弃债权。然而,现实总是更残酷一些。

还没完,《会社更生法》又触发了对日航9年所得税减免的被动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算笔总账,日航被免除的债务总计5000亿日元;得到企业支援机构资金支持3500亿日元;所得税减免3000多亿日元。

一系列的优待政策看得全日空眼花缭乱,口水直流,大呼爸爸太偏心,甚至开始担心自己可能被刚推出ICU的日本航空收购。

不怪乎有人认为,日本航空的重建,某种程度上是国家力量奶出来的结果。

2013年3月31日,稻盛和夫辞去日本航空董事长职务,在日航的1155天,成为稻盛和夫身为企业家的最后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