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2021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就2021年度证券审计市场进行了分析。为便于市场各方了解证券审计市场情况,引导会计师事务所规范执业,自2013年起,证监会连续9年组织专门力量对证券审计市场进行分析并发布分析报告。

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所基本情况、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市场、IPO审计市场、年报审计机构变更情况、审计意见、关键审计事项,以及证券业务审计执业问题等。

我们对证监会近三年发布的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涉及内容进行了对比提示,并重点分析了2021年度分析报告中相关内容。

一、证券所基本情况

经分析,2021年度证券所基本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证券所数量持续增加,总数增长一倍以上;

合伙人增长较快,部分新所执业人员较少;

证券服务业务增长超过10%,大所审计收费增长较快;

行政监管不断强化,交易场所自律监管持续加强;

刑事民事追责加强,立体追责体系落地见效。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证券所基本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1:证券所数量为2022年4月底数据,备案制实施以来,证券所数量已增长一倍以上。24家新增证券所承接了新三板公司年报审计(53家)和上市公司年报审计(6家),以及公司债券发行人年报审计等。

注2:证券所合伙人和注册会计师数量为2022年6月底数据。

注3:2021年 6月,上海绿新收购德美公司案件被告人唐某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注4:2021年 11 月,我国首单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康美药业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判决落地,审计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对康美药业投资人损失金额 24.59 亿元承担100%连带赔偿责任。

二、证券审计市场情况

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市场

截至2022年4月底,除吉林化纤等11家上市公司外,4,8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审计报告,其中主板 3,155 家(包括 B 股12 家)、创业板 1,140 家、科创板 420 家、北交所 90 家。

上市公司2021年度年报审计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市场集中度指标总体保持稳定,年报审计费收入的市场集中度提升明显;

审计收费均值有所下降,但中位数小幅上升;

“国际四大”在华成员所仍然占据高收费市场,行业优势明显。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年报审计市场状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1:近三年统计披露年报上市公司截至时点分别为:2022年4月底、2021年4月底和2020年6月底。

注2:证监会的分析报告于2021年度和2020年度统计了前10名数据,于2019年度统计了前8名数据。

注3:上表中的空白表格为相关年度分析报告中不存在相关内容。

IPO审计市场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北交所设立,563家公司于2021年度上市,较上年度(394)增加 169 家。2021年 IPO企业募集资金总额 5,371.5 亿元,较上年(4,742.3亿元)增加 13.3%。

2021年度IPO审计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IPO审计市场客户数量的集中度高达80%,本土所承接数量排名靠前;

IPO审计费用均值、中位数均上升,均值为 934.5万元,中位数为 880.5万元;

头部大所高收费客户多,证券所收费均值差异较大。

三、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机构变更

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变更年报审计机构(以下简称换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717家、398家和449家。

2021年度上市公司换所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换所数量总体增加,连续换所及年审期间换所数量有所减少;

七成换所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持平或上涨,审计费用变动幅度集中在20%以内;

换所的上市公司整体非标意见占比较高,换所后的审计意见未明显减轻。

四、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报告分析

审计意见

截至2022年4月底,4,8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审计报告,从审计意见看,4,663份审计报告为无保留意见(带有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 108份)、98份为保留意见、43份为无法表示意见、1份为否定意见,占比分别为 97.04%、2.03%、0.90%和0.03%。

上市公司2021年度审计意见类型呈现以下特点:

非标意见占比有所下降,从某种角度说明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高;

无法表示意见及否定意见显著增加,审计机构“看门人”作用凸显;

涉审计意见退市指标占比高,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退市新规实施以来,42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情形被证券交易所作出退市决定,其中 2家触及重大违法及交易类指标退市,40家触及一项或多项财务类指标退市。触及非标意见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公司达到29家,是过去三年数量总和的 2倍,体现出多数审计机构能够顶住压力,作出独立客观判断,发挥“看门人”作用;

大所出具的非标报告比例持续下降,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客户向中小所聚集;

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段落数量下降,但仍为最主要的解释性说明段落相关事项。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年报审计意见类型分布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审计事项

4,805份审计报告共包含 9,477项关键审计事项,其中收入确认 4,121 项、资产减值 4,006项、资产确认380项、企业合并及长期股权投资194项、公允价值计量160项,分别占比 43.5%、42.3%、4.0%、2.0%及 1.7%。

上市公司2021年度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呈现以下特点:

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均值略低于上年,主要涉及领域仍为收入确认和资产减值;

收入确认成为最常见的关键审计事项,审计应对程序有所增加;

金融资产及存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增加,商誉减值事项下降;

关键审计事项呈现行业特征。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年报关键审计事项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1: 近三年,收入确认事项占比分别为 37.3%、40.6%、43.5%,呈逐年上升趋势,本年超过资产减值,成为最常见的关键审计事项。这体现出审计机构高度重视收入审计,不断增加资源投入。

注2:其他主要包括企业合并和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确认、预计负债等相关内容。

注3:除43份无法表示意见和1份否定意见外,审计报告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少至1项,多至5项,平均为 1.99 项。

五、上市公司审计执业问题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年报审计执业问题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1:未恰当考虑持续经营相关事项的影响,未识别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及相关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审计意见恰当性存疑。

注2:未审慎评估前期会计差错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期初差错更正是否恰当、准确,审计意见的恰当性存疑。

注3:未充分评估上市公司对子公司失控的判断是否恰当,对子公司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涉及多个重要报表项目相关错报存在的广泛性判断不够审慎,审计意见的恰当性存疑。

注4:未充分评估公司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未充分关注缺陷整改是否运行足够长的时间以及是否满足最少运行次数的要求,专业判断不够审慎,审计意见的恰当性存疑。

注5:未识别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注册会计师将资金管理、关联交易审批缺陷作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披露,出具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恰当性存疑

注6:未充分考虑公司面临的退市压力,未充分关注贸易收入迅猛增长、供应商及客户重合等异常情况,未审慎判断贸易收入的真实性和收入确认方法恰当性,收入审计不到位。

注7:对收入准则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识别以总额法确认水费、电费收入的会计处理不恰当,对于收入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相关的错报未能作出恰当调整。

注8:2019年审计执业问题还有以下两项:

(1)审计机构变更相关问题。包括:对新加入团队的整合力度不足;风险意识淡薄,专业胜任能力存疑;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流于形式;未报备换所真实原因,机构信息披露不准确。

(2)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包括:未充分关注大额预付款项商业实质;未充分关注“存贷双高”、财务公司存款受限等异常迹象。

六、IPO审计执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