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感三首》的其中一首提到过: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
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
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

“扬州瘦马”四字乍一听,反倒还颇有些萧条的意境,然而这却是古代一个暴利产业的隐晦称呼,在明清时期,该产业迎来爆炸式发展,也是官府默认的一个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学者对此的评价是:丧失了人性、辱没了女性。

那么“扬州瘦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产业呢?它对外输出的又是什么产品?它的消费群体又是谁呢?

“产品”可不是指特意养的瘦马,而是活生生的年轻女子,而它的消费群体大多是盘踞在扬州的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揭开“扬州瘦马”的神秘面纱

自古就有经商之人,然而在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很卑微,达官贵人看不起这类群体。虽然他们跟普通百姓相比较为富裕,物质上的追求容易满足,但在古代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面前,他们在精神层次上受到了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贾之人常年在外奔波,而且还要对市场动态进行考究,从而来判断商品的买卖需求,生怕稍有不慎导致倾家荡产。

除了这两方面的精神压力之外,古代商人还要忍受没有男欢女爱的夫妻生活。他们通常要奔往全国各地,跟妻子相处的时间极少,久而久之,在情感上和生理上的必要需求会达到枯竭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扬州由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被古人们作为重要的商品枢纽,大多数商人盘踞于此。

因此,扬州的青楼在数量和规模上面都远超其他各地,到了明清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时期,靠此发家致富的老鸨们数不胜数。

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扬州青楼的背后又衍生出了另外一个产业链-——"扬州瘦马"。

老鸨们深知商人有着难以排解的寂寞之情,在利益的驱使下,她们开始养起了"瘦马"。

“扬州瘦马”从何而来?真相是古代的人口贩卖

这里的"瘦马"是指老鸨们专门培养的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因命运悲惨,犹如牲口一般沦为商品而得名。

"瘦马"需要从小培养,那么青楼将从哪里找到年轻的女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够在扬州开青楼的老鸨的背后都有一些势力,常年游走于朝廷和土匪之间,也就是所谓的"黑白两道通吃"。

老鸨们和附近的土匪顺理成章地达到了协议,由土匪劫掠女童贩卖到青楼,再由老鸨请人专门进行培养。

明清时期,这条灰色产业链的分工十分明确,而"扬州瘦马"的名气也是在这段时期不胫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到现在而言,无论是从法律方面还是道德方面,这种行为都是可耻的、应该受到制止的。

三个等级的“扬州瘦马”

为了迎合商人们的喜好,"扬州瘦马"里面也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上等、中等和普通,

上等"瘦马"的价格昂贵,但命运也最为悲惨。

这些女童们面容必须生得十分俊俏,否则没有成为上等"瘦马"的资格,她们从小就接受礼制、声乐、书画等教育,直至她们长大成人,将这些本领练到娴熟才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所有的必要条件达成以后,老鸨们会把她们推销给商人们,对于一些具有文人气息的商人,他们会花费重金购买,然后将她纳为妾室供自己享受。

她们虽然名义上是妾室,但地位却远低于妾室。商人做的这件事情自然不敢叫正妻知晓,在外地的时候会让她们伴身左右,回家时就随便安置她们,倘若遇到变故还会进行二次售卖。

其余两个等级的“瘦马”依旧逃不过悲惨的命运,只不过她们在商人眼中的地位略有不同。

中等“瘦马”会一些商贾之道,能够帮助商人打理生意上的事情,在明清时期的扬州,这类女子被商人买去的数量最多,陪伴商人的时间最长,因为她与商人之间还存在着一层利益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瘦马”的资质较为平庸,就是一些偏向世俗的女子,她们的存在是一种悲哀,更是古代王朝制度不完善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