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加快融合优势资源,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栖霞区将于9月7日下午在白金汉爵大酒店举办“2022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栖霞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暨数智化转型发展大会”,届时将邀请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等客商100余人现场参会,见证一批数智赋能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共同促进栖霞区数智化转型发展。

2021年12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南京市栖霞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进一步提出纵深推进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数智化转型是一条降本、增效、提质的创新道路,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当前栖霞区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抓手,赋能传统产业、拓展新兴业态,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的数智化转型发展态势。

数字经济加速崛起,数智化转型发展优势突出

数智转型成效显著。2021年栖霞区完成数字化转型140家,总投入29.98亿元,认定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2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家,智能车间19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5家,星级上云企业56家,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38家。中国(南京)智谷核心产业收入同比增长33%,继续领跑南京市。2022年上半年栖霞区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项目91个,中国(南京)智谷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后摩智能点亮业内首款存算一体大算力AI芯片,2家企业获得省级智能工厂认定,新认定星级上云企业8家,申报省级智能车间12家,实施“智改数转”诊断服务企业132家。

数字基建推动有序。2021年落实市政府与四家省通信运营商战略合作协议,加快5G基站建设,适度超前布局5G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实现产业园区和重点场景深度覆盖,当前栖霞区光纤到企覆盖率 100%。依托东洲5G应用通信设备制造、南邮信产院5G+AI云边一体化创新应用示范道路等重点项目,加强5G行业场景开发、智慧城市运用,联合运营商建设5G创新体验中心。

数字治理效能凸显。栖霞区积极探索数字化治理新举措,以“不见面审批”“全科政务”“疫情防控‘宁’助手”为代表,在“互联网+政务”领域砥砺创新;建设了“互联网+监管”数据中心、构建了网格化移动监管平台,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体系;打造了“掌上云社区”“栖小外”等互联网平台,其中,“全科政务服务”成为首个国家级标准示范点,“互联网+监管”改革被评为全国政务服务优秀案例“智慧监管典范”。

产业链体系完备,“智改数转”应用场景丰富

传统基础产业:栖霞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石化电力、建筑交通等传统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21年栖霞区石化电力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拥有金陵石化等石油化工企业,大唐电厂、华能金陵等电力供应企业,银茂铅锌矿业等采矿企业,中建安装、中建八局三公司、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中国水泥厂等建筑建材企业,南京港、宁沪高速等交通运输企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栖霞区石化、电力、港口运输等传统行业正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智慧电厂、智慧港口、跨境数字化平台、智慧工地等,优化了栖霞区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光电显示产业:作为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栖霞区拥抱数字化发展浪潮,提升光电显示产业集聚发展能级,抢占主导产业制高点,塑造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新格局。2021年光电显示年产值超1000亿元,产业规模占南京市80%以上。拥有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应商杉金光电和京东方、中电熊猫、LG电子、夏普等龙头企业,奥斯汀光电、中科煜宸等7家独角兽企业以及中电熊猫液晶、新蓝摩显示等一批瞪羚企业,构建了从原材料、器件、模组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成为国内产业体系较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十四五”期间南京产业链的主攻方向,也是栖霞区的重点优势产业,通过搭载数智化的列车迸发出强劲活力,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栖霞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400多亿元,已引入各类规上新能源汽车企业25家,产品涉及电池、电控、电机、充电设备以及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南京乐金汽车零部件、爱尔集新能源电池、南汽锻造等8家企业已列入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

高端装备产业:作为南京重要的高端装备产业制造基地,栖霞区拥有良好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链生态,已形成聚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工程机械、智能家电等领域的产业集群。2021年栖霞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近400亿元,集聚了中建五洲、中铁宝桥、港机重工等高端智能装备规上企业120多家,孕育了晶升装备、陇源汇能等9家培育独角兽企业,以及泰普森、优尔蓝、合信、牧镭激光等18家瞪羚企业。栖霞区高端装备产业通过数智化改造从制造、管理、服务多个环节构建了全新生态,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呈现繁荣发展态势。

医药健康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是栖霞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当前栖霞区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双链深融”,推动智慧医疗、“AI+药物研发”等新业态发展,实现医药健康产业数智化转型提速,为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带来新商机。栖霞区医药健康产值约占南京市30%,已集聚正大天晴、海辰药业、优科生物、圣和药业等龙头企业,入驻医药健康企业总数约3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南京市重点支持、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地标核心区,栖霞区逐渐成为南京乃至江苏区域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综合配套环境最优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已集聚微软、英特尔、奇绩创坛、极智嘉、后摩智能等人工智能企业超300家、新研机构30家,培育和引进独角兽、瞪羚企业17家。2021年栖霞区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核心产业规模超6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近800亿元,占南京市70%。

科学规划引领,数智化转型发展目标明确

栖霞区将持续布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强化“数实融合”,放大产业集群效应,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释放协同创新动能,打造智能经济创新高地和智能应用赋能新标杆。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成效进一步凸显: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至2024年,每年推动实施120个以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覆盖12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到2024年底,栖霞区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以中国(南京)智谷建成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为契机,依托国际合作,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实施网络体系强基、标识解析增强、平台体系壮大、新型模式培育、技术能力提升、产业壮大发展、安全保障强化七大专项行动。扩大智谷影响力,到2025年,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近400家,核心产业收入突破80亿元。

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50家以上,推动企业上市10家以上,新增独角兽(含培育)企业15家,瞪羚企业20家。创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到2024年,累计建成5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技术、平台等核心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突破区块链、5G、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区内高校聚焦人工智能科研,积极推进类脑智能计算、混合增强智能等研究,打造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策源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5G基站和传感器深度布设,打造双跨、行业级以及特色专业型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大做强,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的企业项目。

(来源:栖霞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