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重要依据,但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

(1)妊娠及分娩史,宫腔操作史包括人工流产、诊刮、宫腔镜手术等,子宫手术史(如子宫肌瘤剔除术等);

(2)生殖道畸形导致生殖道梗阻的病史;

(3)子宫腺肌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

(4)其他疾病史,如高催乳素血症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床表现:

①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②月经过多和(或)经期延长;

③不孕;

④妇科检查,常可及子宫增大,呈球形,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为明显。子宫常为后位,活动度差。如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临床诊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超声、MRI 及CT检查。

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密切相关。超声可较清晰地显示与子宫腺肌症病理变化相应的声像图特征,且方便、价廉、易重复,为子宫腺肌症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性与MRI检查相近;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0%、91.9%和87.4%。

子宫腺肌症的超声检查采用经阴道及经腹部均可,不能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者可经直肠超声检查。三维超声检查可加强超声对JZ的观察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超声表现

(a)子宫增大、子宫前后壁不对称性增厚,多以子宫后壁及宫底增厚为主;

(b)子宫肌层回声明显不均、粗糙;

(c)受累的子宫肌层内有小囊肿或微囊肿,直径通常为1~5 mm;呈无回声或低回声,为子宫腺肌症较为特异的超声特征;

(d)子宫内可见很多垂直且细、呈放射状排列的扇形声影,又称百叶窗帘征或铅笔状声影;

(e)子宫内膜肌层分界不清,内膜下线状、芽状或岛状高回声结节;

(f)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子宫肌层受累区域血流信号增加、血流走行为穿入血流方式;

(g)三维超声显示JZ增厚、不规则、中断或难以分辨。

② 超声分型

根据病灶特点和累及范围可分为弥漫性与局灶性子宫腺肌症,局灶性子宫腺肌症包括子宫腺肌瘤、子宫囊性腺肌病。

③ 鉴别诊断

超声检查中子宫腺肌症需与子宫肌瘤、子宫肌层局部收缩及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等相鉴别。

(2)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

MRI由于其图像直观、无操作者依赖性、多参数多平面成像、自身的软件和硬件快速发展等优势,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分型及药物治疗后的连续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 子宫腺肌症的MRI 典型表现:

子宫弥漫增大,轮廓光滑,在T2加权像病灶显示较清晰,为子宫肌层内边界欠清的低信号病灶,与子宫内膜毗邻,与JZ 分界不清;也可以表现为JZ 的增粗或扭曲。肌层内的病灶表现为多发点状高信号,这些点状高信号在组织病理学上对应增生的异位内膜,而周围的低信号区域对应于子宫肌层的平滑肌增生。T1加权像对病灶显示稍差,但有出血的灶性组织可表现为高信号。

① 子宫腺肌症的MRI 典型表现

子宫弥漫增大,轮廓光滑,在T2加权像病灶显示较清晰,为子宫肌层内边界欠清的低信号病灶,与子宫内膜毗邻,与JZ 分界不清;也可以表现为JZ 的增粗或扭曲。

肌层内的病灶表现为多发点状高信号,这些点状高信号在组织病理学上对应增生的异位内膜,而周围的低信号区域对应于子宫肌层的平滑肌增生。T1加权像对病灶显示稍差,但有出血的灶性组织可表现为高信号。

子宫腺肌症的MRI分型

基于MRI的成像优势,学者们将子宫腺肌症MRI 下多种多样的表现尝试进行分型,这些分型各有优点和不足,还未形成界定明确、临床指导意义强、又便于推广的分型。其中报道较多的分型有:Kishi 在2012年提出的四亚型分型及Bazot提出的更为复杂的A~K型11亚型的分型。后者的分型相对复杂,是目前最新和全面的分型,其接受度还有待更多的临床验证。

4.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CA125水平升高。

5. 子宫腺肌症的确诊仍然需要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