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大家首先会想到两个字:癌症。

但事实上,赘生物有多种类型,大致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就是大家俗称的癌症。而良性肿瘤则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类型,比如子宫肌瘤就是良性肿瘤。

除此外,出现在空腔器官黏膜上的息肉,也是较为典型的良性息肉。有很多空腔器官受种种因素影响都可能会出现息肉,在这些器官中,最为常见的病变部位就是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大肠息肉在临床上又分为不同的类型,这包括了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腺瘤等等。如果按照国际划分,它可以分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息肉两大类。

非腺瘤性息肉不具备癌变的可能性,但腺瘤性息肉却不相同。在我国临床上,每年确诊的大肠癌患者达到了50万以上,其中有95%左右都是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健康的肠道会出现息肉,息肉是否有症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关于息肉出现的具体病因、病发机制,到目前为止临床依旧没有完全明确,只不过是找到了几个与息肉相关的因素,比如遗传基因(特别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是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年龄不断增长(超过45岁以上,越是年龄增长,患病率越大)、长期维持高脂肪和低纤维的饮食模式、长期吸烟酗酒、反复炎症刺激、肠道微生态失衡等等。

总的来说,肠道息肉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诱发的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至于大肠息肉临床症状表现,在临床上不同患者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患者对症状的敏感程度、年龄、息肉大小和数量等都存在差异。

不过,绝大部分息肉患者在病情初期,基本都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只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肠道症状,比如大便带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变化、腹痛、消瘦或贫血等等。

但是,由于这些症状和肛周疾病、普通的肠道疾病十分相似,所以也容易被患者忽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因如此,该疾病在我国临床上基本都是偶然一次体检、进行肠镜检查发现的。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应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息肉的高危人群。

就目前临床掌握的资料显示,大肠息肉的高危人群主要有几大类,分别是有家族史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有肥胖史人群、长期饮食习惯紊乱等人群。他们需要定期进行肠道息肉筛查,以免出现病变而不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我国临床上,大肠息肉筛查主要有两种办法,第一就是直肠指检,它能有效发现直肠存在的息肉、癌变、痔疮等问题。

第二就是肠镜,这种筛查方式可以全面检查肠道,发现问题之后,还能顺便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最佳筛查息肉和癌变的方式。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特别是直径较大、多发性息肉、含绒毛较多的息肉癌变率最高。发现息肉之后,应当及时进行切除治疗。由于息肉具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即便是进行了息肉手术,在未来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