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摄影记者 黄士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下课,孩子们都将她团团围住,各种问题问个不停;被调皮捣蛋的“鸡娃”气到哭,家长们会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毕业学生遇到问题,会第一时间想到她;教学中遇到问题,生活总遇到烦心事,同事也总会找到她。

谈及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三店校区语文教师黄姣荣,学生、家长、同事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词——智慧,她身上仿佛有一股魔力,再难的事,在她手里都能解决。近日,她被学校推荐为“荆楚好老师”候选人。

语文老师辅修心理学

分享自家育儿经走近家长

从教24年来,黄姣荣总是拿着“放大镜”寻找表扬学生的机会,通过分享自己育儿的心路历程,拉近与家长的距离,用心架设家校沟通桥梁。

每带一届新学生,黄姣荣在开学第一天就能与家长们打成一片,她每天坚持在家长群里反馈学生的情况,就学生在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家长进行沟通。黄姣荣目前带的是该校足球特色班,班上有名学生父母平时不在身边,在家长看来,孩子比较平庸,性格也胆小。黄姣荣却发现孩子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让她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发言,家长看到视频后,发现孩子竟然还有这样自信的一面,也逐渐改变了教育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姣荣的课堂总是多姿多彩

一次,黄姣荣在群里发听写全对的孩子名单,一名家长私信问“能不能不发”。原来,家长认为,表扬一部分人是对包括自己孩子在内的另外一部分人的“打击”。遇到这样的家长,黄姣荣也有自己的办法。那个孩子字虽写得不行,但朗读课文非常标准,在分角色朗读时,黄姣荣让孩子读了一个角色,并将音频发给家长,家长也在群里竖起了大拇指。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辅修过心理学的黄姣荣却主动与家长们交流自己育儿路上的各种“坑”。“有一次,女儿回来跟我讲,老师让她当班长,但她哭着说不想当,觉得压力太大。”黄姣荣说,如果自己没有学心理学,可能也会像其他家长一样鼓励孩子勇敢走出这一步,但她却跟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希望老师不要让女儿当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姣荣

“如果家长觉得老师很优秀,却发现老师的孩子比较平庸,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可能就会少一些焦虑吧。”黄姣荣笑着说,孩子说起来都怕老师,但家长其实对孩子影响更大。“老师表扬孩子后,回家一定不要说谁谁谁的孩子怎么样,或者说继续努力、继续保持,而要说‘你本来就很棒,为你感到骄傲’。”她说。

一年读几十本“闲书”

与家长合办公众号每周更新

正因为黄姣荣用真心真情与学生、家长沟通,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与她保持联系,向她倾诉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她也乐于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去年,一名往届生的家长找到黄姣荣,原来正读初中的女儿在网络上认识了一名社会男青年,进而影响到学习。了解到具体情况后,黄姣荣分别与家长和孩子谈心,并赠送了一本书给两人看。家长看后,发现原来问题主要出在自己的身上,于是主动与女儿交心谈心,承认方法不当,女儿也最终回归了学习生活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下课,孩子们都将黄老师团团围住

“我哪有什么智慧魔力,可能读的闲书多一点,接触的事多一点罢了。”每周,黄姣荣都会抽时间读一两本“闲书”,既有人文社科类,也有东野圭吾等畅销书作家的小说。“现在的学生们思维很活跃,接触的东西很多,班主任给学生树三观的机会也很多,所以想把自己的知识多更新一下,与他们多有一些共同话题。”她说。

去年3月,黄姣荣与11位家长编委合办的班级公众号正式开通,并坚持每周更新。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该公众号既不是记流水账,也是不泛泛空谈,而是根据热门主题与时代共振。比如去年五四期间,公众号就开展了“我不想做这样的人”的讨论,让学生既有所学也有所思。

“黄老师身上好像长了很多触角,不论对家长、对学生,还是对科任老师,每个方面都很敏锐,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与黄姣荣搭班两年的数学老师李梦芸告诉记者,“黄老师对学生的思维限制很少,总是鼓励他们自由去讨论,而且不管学生们有多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黄老师总能接上话,情商特别高。作为年轻教师,我应该多向她学习。”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