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1年前,央视一名女记者实地调查了郑州龙子湖大学城。

在记者的探访中,龙子湖大学城1.4万亩的用地,大而无用。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疏忽。

开工于2003年,已经修建了近十年的龙子湖大学城,在记者的镜头里,竟然显得空洞而荒芜。

在随机采访的一些同学口中,大学城的建设似乎也一直停滞不前。因为学生们都说,自打他们入学起,这样的校园都还是荒草湖泊。

甚至,女记者还亲自走进没腰的荒草中,暗示似乎这些建设了近十年的大学,还是废墟一片。

任是谁,看到近十年间一万多亩宝贵的土地,被荒废如此,都会忍不住愤怒。

果然,央视在整理完调查素材之后,在全国人民万众瞩目之下对河南发出了“雷霆一击”。

进度条,百分之24

温文尔雅的主持人和专家,不疾不徐地历数河南建设龙子湖大学城的“四宗罪”:

尽管相关部门对此调查批评,但当地并不整改,反而扩大违法征占土地!
农用耕地如此重要,当地却敢违规占用建大学城!
大学城实际建设进度没那么快,导致现在很多土地都还是荒芜状态!
盲目扩张,要想学生入住满,还需要53年!

主持人和受邀专家的发言,鞭辟入里,条分缕析。

最终,土地虽紧缺,大学城却永不嫌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央视留给河南龙子湖的沉重一击。

这一击,砸在龙子湖的水里,发出沉闷的一声!

又仿佛一声叹息!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央视记者同志的报道,引发了朝野震怒!

但记者同志在实地并没有看到的是:

建设龙子湖大学城,十余所高校,十万师生早已紧衣缩食,焚膏继晷,早已拼尽了全力。

彼时的大学城建设,面临着内外巨大的压力!

来自内部的压力,是缺钱!

彼时的政府实在是囊中羞涩,没办法像南方某些省份一样,建设大学城,只要大笔一挥,就能一蹴而就!

缺钱,很多事情就只能是有心无力,建设大学城只能东挪西凑,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下策。

为了这次声势不小的搬家,不少学校的教职工都勒紧了裤腰带,取消了职工们的加班费、监考费,福利待遇直线下降。

来自外界的压力更为致命!

2004年,国务院下发“国发〔2004〕28号”《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文件。

国家从战略高度考虑的宏观方针政策,毫无疑问利国利民!

但对于正在一步一挪地搞建设的龙子湖大学城来说,这却意味着划了一条“生死线”

摆在龙子湖大学城建设者面前的路,只有两条:

要么撒手摆烂不干,“明哲保身”!

要么为了河南学子,“顶风作案”!

建设者们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用生米煮成熟粥”的无奈之举,撑到大学城使用之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无数个日日夜夜,争分夺秒,不休不眠。

仿佛在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前那电闪雷鸣中奔跑!

即便如此,一切也并不是万事俱备!

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5000多名师生,直到开学前三天才通上电,头一天晚上食堂才开伙。

甚至直到开学,学校连围墙,也还没有来得及合拢。

然而,暴风雨终究还是会来的!

华北水利和郑州航院惨遭罚款,河南财经被迫停建,而一众政府官员遭到处分。

十万师生们的牺牲换来了一纸停工处分,上下忐忑,十几万人惶惶不可终日。

而“顶风作案”的官员,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多名主官被因此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吾以前程为拜帖,送豫学子入龙城!

无论过多久,有些人和事儿都不会被历史忘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历经苦难的古老河南,也一心想做得更加出彩!

而彼时的整个河南省还半挽着泥腿站在城镇化的大门口四处张望。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只有两条路:

要么读书,要么种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祖祖辈辈的泥腿子,只能走“读书改变命运”这一条道。

但逆天改命,胜天半子,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对于这百万农家子弟来说,改变命运考上大学势比登天!

放眼整个中原大地,能数得着的高等学府屈指可数。

而来自省外的高等院校,似乎也并不怎么青睐偌大的中原!

屈指可数的名校“改命券”,让百万莘莘学子的读书场,最终变成了流血漂橹的竞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少的孩子,幸运地杀了出去!

但绝大部分的孩子留了下来,成为了他们父辈一样的人,并且将会重复他们父辈几乎一模一样的人生!

最终,跟他们的父辈一样,葬于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

“自强不息”,未必能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还需要一个更宏大的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成千上万的河南农家子弟来说,改变命运,省内大学是唯一实现社会独立的渠道。

省内决策者顶着重重压力,决心排除万难,要建设自己的大学城,要让千万农家子弟有更多机会跃上龙门!

于是,在郑东新区1.4万亩的农田和鱼塘之上,河南人满怀憧憬要建一个大学城。

望子成龙,所以,取名叫“龙子湖”大学城。

二十年犹如弹指一挥间!

专家的话言犹在耳,但龙子湖大学城入住学子早已超过2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子湖大学城,担负起了继承中原地区传统文化的重任,更担负起了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使命。

也成了千百万河南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梦想照进现实,回顾往事,总是让人忍不住唏嘘:

龙子湖大学城就是在这种险恶环境中一路走来,头顶利剑才有了今日的规模!

如果没有龙子湖,这些学子中会有多少人,此刻就坐在南方工厂的流水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事儿,一时对错或许真的并不那么重要!

历史终究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尽管有了大学城,河南的学子仍然很难。

据历年数据看,河南985录取率全国倒数第一,本科录取率也是倒数。

2022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报名人数超过12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录取比例方面,更是堪称地狱级别。

作为对比,北京有8所985高校、26所211高校,考生5万人,78%可以上本科。

河南只有1所211高校,考生125万,绝大多数只能上大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曾以2016年的高考数据做过统计:

湖北状元在河南排69名;

安徽状元在河南排117名;

福建状元在河南排153名;

江西状元在河南排168名;

以至于很多人慨叹:

天下如若一张卷,满朝文武皆河南!

然而,在制度背景并未改变的当前,河南成千上万的农家子弟,还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

即便再建设一个龙子湖大学城,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或许还是不能跟有些省份的孩子们相提并论!

在科技、文化和教育资源竞争如此白热化的当前,如果政策不给予倾斜,河南恐怕在大学教育版图上的短板,将变得更短。

在省外众多地区优势的吸引之下,河南自己的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提升自己培养人才的能力,如何留住并吸引人才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时代命题,横亘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子湖的风,早已掠过荒芜土地上的百草,幻化成拔地而起楼宇间的春雨。

那段坎坷的历史往事,虽然至今提及依然让人惊心动魄,意难将息!

但往事终究会成为遗韵,在历史的长河里再也荡不起一丝涟漪。

龙子湖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终究是需要面向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让那个龙子湖成为过去!

让这个龙子湖成为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