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4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报2.75%、2.0%,上次分别为2.85%、2.10%。

央行在公告中表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LF和逆回购利率下调后,中国10年期国债、国开债收益率短线下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220010收益率回落至2.7%以下,现报2.6800%,日内下行4.75bp。国债期货开盘,10年期主力合约涨0.37%,5年期主力合约涨0.20%,2年期主力合约涨0.13%。

不同于之前1月17日的央行政策利率降息,当时市场在年初稳增长预期下,普遍对降息降准抱有较大期待。而在本次央行MLF利率下调前,考虑到下半年需要警惕的结构性通胀以及当前海外正处于快速加息阶段,多数分析认为,货币政策恐难降准降息。

所以央行在此时下调MLF利率确实出乎了大部分人的预料。不过央行在此时下调MLF利率,可能也与近期海外通胀压力有所放缓有关。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师杨傲正指出,由于美国公布的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胀率低于预期,CPI同比升幅从40年高位9.1%降至8.5%,缓解了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的压力。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对通胀的抑制效果开始见效,也确立了市场对未来加息步伐将开始放缓的预期。

图片来源:网络

并且,央行自己或许还有更高层次的考量,毕竟在疫情影响之下,经济复苏需要更低的融资成本、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国内经济需要降息。

自2022年以来,国内主要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受到疫情影响,接连进入抗疫模式,其他部分城市的诸多经济活动同样进入半停摆状态。疫情的散发和不定时爆发使得整体防控片刻不得松懈,这就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民经济虽然整体延续恢复态势,但恢复态势仍充满挑战。央行在日前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也显示出实体经济有效需求还需提振。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3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

这里面除了疫情的影响外,更深层次的影响就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快速萎缩,这种萎缩是主动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从历史上看,虽然国内目前贷款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是相较于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目前的利率水平还是太高了。其实早在此次动作之前,央行就已经在货币市场上达成了降息的效果,银行的同业融资成本也实现了下降。

但是,货币市场中的低利率及充足的资金,最终并没有如预期的向实体经济溢出,资金一直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投资机构对实体缺乏信心,宁愿低收益也不进入实体经济。从前面的信贷数据和社融数据就可看出,实体经济融资仍然不好。

所以可能只有普适性的降息,才能让实体经济享受到货币政策宽松的红利,为我国下阶段经济复苏注入实质性的活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政策利率降息,接下来8月20日的新一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也可能下调,一旦实施将是今年来的第三次下调。专家认为,8月20日的5年期以上LPR下调概率或大于1年期LPR,房贷利率也因此存在进一步调整空间。若能实现对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意义重大,房地产稳定也是目前稳经济的最关键因素。

内容来源:金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