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提问,我果断地从包里找出了一张百元大钞,在人民币的背面,发现有四个篆体字,就是“行长之章”四个大字,它只是一个装饰的元素吗?

还是另藏玄妙?在我心里产生了疑问,估计很多人也会对这一个签章感到好奇。人民币和我们的生活经济息息相关,

虽然在科技发展进步的今天,微信和支付宝代替了大量现金的使用,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人民币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长之章

存储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依旧是生活必备。那么在我们使用人民币的时候细心一点的朋友们就会发现,

每一张人民币上都盖有“行长之章”四个字,“行长之章”是什么意思?在此的行长就是指的银行行长,表示这张纸币是经过行长验证通过,可以进行使用。

那么人民币上为何要盖上一个这样的章呢?它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含义?

百元大钞上的行长之章

一、是一种权威信用的象征

人民币与金银货币相比,它仅仅只是一种货币符号,本身不具有价值和意义,像金银货币不仅具有交易的价值,其本身也具有等价交易的价值。

如果国家没有赋予纸币作为货币的身份,官方没有“授权”,那么它和普通的纸张并无区别,就和我国发明最早的贝币是一个道理,

正是因为这种价值是被赋予的,就需要用一些特别的图案来做一些区别,也需要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印章来肯定它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长之章是权威的象征

这就是对赋予价值的一种证明,如果不做证明,就像古代的贝币,大家去海边捡一些贝壳来不就可以当钱使用了,

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经济将出现不可控的局面,纸币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不上印章加以区别,那么只要是一张相似的纸就可以拿来当钱使用,

所以行长之章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信用和权威,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央行行长对此张纸币负有发行责任,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印章,然而却有着重大意义。

小小印章有着重大意义

二、可以起到防伪的作用

现在的假币是层出不穷,还记得去年帮婆婆卖红薯片,就收到过一张印章模糊的假币,自从这一次之后,也是买下了教训,

也由此知道了原来在每一张人民币的背后都盖有一个“行长之章”,这样看来,在人民币上签有“行长之章”也可以起到防伪的作用。

毕竟这种章的字体是篆体,难以模仿,把图片放大来看,“行长之章”与红色条文,以及蓝色的条文,组成了相当复杂的图案,

印章图案

这种图案是无法轻易被复制的,从纸币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人想着去做假币,因为这是一本万利的无本生意,

即使冒着触碰法律的风险,也有很多人不惜去挑战法律的底线,所以为了给那些制造假币的人增加模仿难度,

加上印章也算是最初始的一种防伪技术,在钞票防伪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行长之章”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伪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章可起到防伪作用

虽然现代科技进步,防伪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行长之章”还是作为最原始的防伪标志保留了下来,因为他承载了某个时代的防伪重任。

三、历史的延续

纸币最早诞生在我国的北宋时期,在当时不叫人民币,而是叫做“交子”,在“交子”上面就加盖了官方的印章,

这个印章最大的功能就是代表国家权威和防伪,所以纸币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政府的官印,并且这种官印从北宋开始一直保留至今,

行长之章是历史的延续

当然这种印章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有一定的演变,在解放初期时我国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就有两个印章,

一个是总经理章,另一个是副总经理章,因为在当时的银行领导不叫行长,而是叫总经理。到了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

银行的领导职称又出现了变化,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变成了行长和副行长,因此在人民币上的印章也就出现了“行长之章”和“副行长之章”,

行长之章延续至今

这两个章一直延续到第四套人民币,到了第五套人民币发行时,又有了改变,“副行长之章”被摘掉,只保留了“行长之章”,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就是“行长之章”。

从人民币的这种发展的演变来看,“行长之章”它是历史的延续,毕竟从古代到现在,纸币上一直印有官方印章。它是纸币组成的必要元素,这也是一种设计风格的延续以及货币文化的延续。

大家都知道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只不过是价值的一种衡量尺度而已,简单来说就是充当一般的等价物。

印章赋予纸币价值

它的价值需要国家出面来做担保,纸币有国家担保,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否则就是废纸一张,一文不值。

在古代人民更加认可的是金属货币价值,很难去相信一张纸的价值,钞票必须赋予信用,才能真正地在市场上流通。

而“行长之章”在人民心中建立起了一个信用的地基,它是信用和权威的象征,也是一种货币文化的传承,它就像一块活化石一样,承载着钞票的起源,以及它的真实价值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