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合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英国的一对夫妇带着他们刚刚出生的孩子乘船去旅行,途中遇到了大风暴,巨浪掀翻了船,他们幸运地逃到了一个海岛上,但是这座海岛无人居住,且遍布热带丛林。
没多久,夫妇二人便因感染疾病而丧生,只留下他们的孩子独自一人。后来,这个孩子被一群大猩猩收养了。
20多年后,这个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强壮的青年,像大猩猩一样在丛林里攀爬跳跃,但是却不会说话,也不会直立行走。
一天,一艘英国的商船途经海岛时发现了这个孩子,便把他带回了英国。
科学家们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像教婴儿一样教他生活技能,希望他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然而,10多年过去了,这个孩子只学会了穿衣服和直立行走,却无法正常说话,只会发出如大猩猩一般的吼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讲至关重要,一个人出生后的成长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决定了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拿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来举例,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孩之所以无法学会说话,就是因为在幼儿时期错过了学习语言能力的关键期。

有的人认为,刚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懂,只要照顾好他的吃喝拉撒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概念,相关研究表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认知、情绪和学习能力。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感知、动作以及社会情绪能力就开始了快速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情绪、行为、语言、智力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早期教育的差异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0-3岁恰恰是拉开人一生差距的关键时期。

我们中国人常常说,3岁看大,意思也是说一个人3岁之前的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接受的教育,能够决定他成年后的性格习惯、行为模式、智力情绪等等各方面素质的形成,一个人在成年后的许多生活、思维方式,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被确定下来了。

所以说,如果父母意识到这一点,给到孩子适当的教育,就等于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崇儿童早期教育的北京第二书房创始人李岩老师曾经写过一本关于0-3岁早期阅读启蒙的书籍《1000天阅读效应》,书中列举了大量早期教育的数据,激发了大众对早期教育的重视。

以美国为例,曾针对早期教育先后出台一系列法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提出0-6岁儿童整体教育计划
1965年通过《开端计划》
1979年通过《儿童保育法》
1990年通过《儿童早期教育法》和《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
1997年通过《头脑启动计划》
1999年通过《向所有儿童提供优质教育》
2002年通过《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2009年通过《0至5岁计划》
这一系列计划实现了美国学前教育从看护职能向教育职能的顺利转变。
1965年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是迄今为止美国联邦政府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早期儿童发展项目。
1997年由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头脑启动计划》,强调从婴儿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要进行教育,要保证每个美国公民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早期教育。

警惕儿童潜力递减法则。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拥有的能力都差不多,也是人与人之间差距最小的时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接受了不同的家庭教育。

孩子都具备潜能,对于孩子潜能的发掘越早越好,越晚开始教育,能够发挥出来的潜能就会越少。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
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
若从5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
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学前阶段是大脑发育最快速的时期。

正常的大脑在3岁以前发育最快,0-3岁是儿童教育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大脑接受事物的方式和将来是完全不同的,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期没有接受足够的脑部刺激,将来就有可能面临来自生理、认知和情感发育障碍的困扰。

有专家指出,人类的大脑从胚胎时期就已经开始发育了,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了生命的最初几年。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给婴儿布置一个舒适、色彩鲜艳和丰富的环境,让婴儿多听音量适中且悦耳动听的音乐,选择契合年龄段的玩具,多带婴儿接触大自然,扩大他的活动范围,经常给婴儿读书等等,来刺激孩子的视觉、听觉、四肢与神经的发育。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够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健康快乐地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码字,喜欢运动、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智慧宝妈”。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赞赏!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