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莽山天台山有一座观音寺,俗家谓以天台寺。寺有大门,左右各有一耳门。大门耳门,各悬对联。正门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左耳门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灯月照明。右耳门剪一片白云补衲,邀半轮明月看经。

庙是庙,寺是寺,道教、佛门,各是一家。道人,神通广大,扫地,呼风即可,无须“扫地僧”。天台寺,乃一方宝地,西汉即有人相中居住,后建寺,佛脉绵延,民国年间毁于匪祸,为道家所占。1993年末任道姑仙逝,三年不腐,仙体不知所终。后复建寺,即天台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灯月照明,自有通解,亦非天台寺原创,确是应景得当。所谓无僧风扫地,述其复建之时庙已荒废;亦诉复建之初,条件艰苦,以月作灯;当然月照明、风扫地,也是风景,神仙、高僧都住名山宝地。

修佛有修行方便之门,白天干活,剪云补衲,克勤克俭;晚上读经,只明月作伴,耐得寂寞苦寒。需勇猛精进,方可悟佛。俗业无不如此。剪一片白云补衲,邀半轮明月看经。此景如画,然而佛性难修。世人登天台山,拜观音寺,可曾读联而悟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从西来,已融入了中国文化,能入世,能出世。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劝人不为名利所累,一心向善;迷途知返,洗心革面。此与孔子“吾日三省吾省”相呼应,一者自觉,一者他觉,至于自觉觉他,便是至高境界。

莽山的灵魂,或在于它的融合。千山万壑、古木飞瀑,一时各领风骚;陡然起来云雾,浪卷如海,便都一时幻作仙境。仙境非常景,可遇不可求。观天台寺,儒、释、道在一山之中各有表达,一如莽山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土里巴吉 牧猪人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