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的心理学既不是理性心理学,也不是先验心理学,而是经验的,感性的心理学。而文化不是外在的规定,而是内在的浸润。这样它总是相关于每一个个体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文 | 彭富春

那么,何谓"心理"?"心理"是一个比"文化"似乎更有歧义的语词。虽然动物也有心理,但心理主要是人的特征,尤其是当心理被解释为理性的时候。正是如此,古希腊人将人规定为"理性的动物",凭借理性,人与动物相区分。与理性神学(上帝)和理性宇宙论(世界)一起,中世纪的理性心理学探讨灵魂,也就是人自身。

近代的康德则构造了先验的心理学,将心意诸机能划分为认识的机能,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机能,欲求的机能。但现代的心理学却是经验的心理学,分析人的感知,情感,意志,思想等等。李泽厚的心理学也是基于现代心理学的成果,如他对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的接受就是明证。不过李泽厚对于现代心理学持批判态度,认为它们把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没有区分开来。

他强调要仔细研究动物成为人,动物的心理成为人的心理。他以为人和动物的差异根本在于使用和制造工具。作为人的心理,它不是本能的活动,而是文化的介入。因此可以说,人的心理是文化的产物,而且最终是历史实践的成果。但是这必须考虑到实践并没有直接决定心理,其中介乃文化。

虽然在文化心理结构中文化决定了心理,但其重心不是文化而是心理。因此文化心理结构不能命名为心理文化结构。李泽厚解释道,前者是活的,而后者是死的。为什么?文化心理结构注重"人作为感性的个体,在接受围绕着他的文化作用的同时,具有主动性。个人是在这 中 围绕着他的文化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心理的,其中包括非理性的成分和方面。

这就是说,心理既有文化模式,社会规格的方面,又有个体独特经验和感性冲动的方面"。与之相反,心理文化结构"是心理的文化结构,是外在的东西变成人的心理的某种框架,规范,理性"。这种差异还是要回到对于心理自身的理解。李泽厚的心理学既不是理性心理学,也不是先验心理学,而是经验的,感性的心理学。而文化不是外在的规定,而是内在的浸润。这样它总是相关于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所谓文化心理结构是关于个体存在的心理学。

依照这种对于文化和心理的阐释,文化心理结构中的"结构"就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是形成,构成,建构。这一过程不仅是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分离,而且是人自身的心理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它对应于外在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内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李泽厚将"结构"过程表述为"历史建 理性 ,经验变先验,心理成本体"。这意味着:一方面感性的存在成为理性的存在,另一方面理性的存在又成为感性的存在,亦即"新感性"。如果人的实践亦即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出发点的话,那么感性也必然是其开端,这因为物质生产活动本身就是感性的活动。但它在其历史中形成了理性,并成为人的存在的规则,尺度和要求。

一般哲学都注重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尤其是在认识论的维度里。但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则试图从理性(人类,历史,必然)始,以感性(个体,偶然,心理)终。这在于李泽厚将重心置于文化心理结构,从而凸显个体感性存在的不可替代和不可重复的唯一性。

本文选自《中国当代思想的困境与出路——评李泽厚哲学与美学的最新探索》,未完待续。作者系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