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周和她的非洲老公

一位20岁的中国籍女子“周周”因在社交平台上称“自己要和非洲老公回他的家乡”后,竟然引发全网关注。人们先是对本科年纪的“周周”选择非洲大叔结婚生子感到不能理解;紧接着一位曾与“周周”联系过的当地华人称,因担心“周周”的安全,曾嘱咐过她保持联系。但因发消息后,“周周”一直没有回复,怀疑其已失联。之后“周周已失联”的话题便引爆网络,甚至还惊动了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

然而没过多久,“周周”就出来报平安了。虽然她强调自己处于孕晚期情绪不太稳定,但从“回应”时的状态来看,总感觉她的情绪很稳定,反倒是替她操碎心的公众的情绪很不稳定。当然在“抱歉”和“感谢”之外,她还补充回应了“老公的家庭没有几个老婆的情况”、“当地医院没有国内医院的环境好”以及“推迟结婚的原因”。到此为止,“周周在西非”好像终于变得合理了。

一定程度上,我们会发现在这场“误会”里,明明氛围显得很危急,但是真正该关心“周周”的家人却始终没有出场,而边缘的,陌生的网友们却急不可耐。对于这个现象来讲,相较“反转”本身的尴尬,更为值得玩味的是公众“操碎心”的心理机制。

就比如人们不理解本科年纪的“周周”选择非洲大叔结婚生子(女子“00后”、丈夫“80后”)。虽然“父女恋”在国内依然不被很多人接受,但是更为核心的问题在于人们普遍对于“非洲黑人”的印象不好。在这个问题上,有来自对行为规范的厌恶,也有来自对肤色、文化的成见。

之所以这样强调,并不是说“非洲黑人”都不好,主要是基于现实人们的印象而言的。另外对于“一夫多妻”的想象,其实也是一种“刻板印象”。因为从根本上讲,就算当地在法律上允许“一夫多妻”,不见得当地的男人们就要娶好几个老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周周”的非洲老公既然是在中国遇到“周周”的,并且已经结婚,所以很大程度上,他(她)们应该也是沟通过彼此的婚姻理念的,而不是说完全依靠法律底线在行事。

不得不承认,公众的“操碎心”完全是把“周周”当无知少女在看了。当然我们不否认公众的“操碎心”里蕴含着朴素的好意,但是这种朴素的好意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因为真正想要关心一个人,并且还要抵达她,终归是要基于对应的事实进行的。否则很容易走向“人家好好的,你却操碎心”。

然而让人感到更为吊诡的是,在“操碎心”的对面,还站着一群“质疑者”,认为“周周在西非”上热搜是操作的结果,基本的观点支撑是“热搜上的很奇怪”,所以推定背后有人操作。对于这样的逻辑,我倒不认为“质疑者”是真聪明,因为这样的逻辑在“热搜事件”中已经成为惯常逻辑。

这使得,很多人又开始为“周周”编排“网红之路”了。比如“直播”、又如“带货”。总而言之,人家只是在记录日常,却非要让人家走上“网红之路”。甚至有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用“网红周周”在叙事了。

另外关于医院环境的问题,虽然“周周”强调没有国内的环境好,但也应该说的是“平均水平”。并不是说当地的医院环境的最高水平都不如国内医院环境的最低水平,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基本的认识,否则很容易以为掌握了“成见”就把握了“世界”。

所以说回“周周在西非”事件,人们对“周周”的关心也好,担忧也罢,这些都只是触发事件的直接原因,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于世界的成见,比如,婚姻匹配的成见(年龄差距、跨国婚姻),又如文化交流的成见(肤色差异、地域律法、文化差异)。而在这些问题上,当事人“周周”可能曾经也会有疑虑,但是当她真正开始自己的婚姻生活时,便会逐步模糊掉这些差异,而是真正去融入差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