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每月有2500元的收入,真是没想到。”7月27日,骄阳下,巴南区界石镇钟湾村环卫保洁小组长赵明中正拿着扫帚、铲子,仔细清扫着村里主干道附近掉落的树叶。在界石镇,像赵明中这样的乡村“美容师”共有63名,遍布6个村庄。

去年5月以来,界石镇积极开发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性岗位,每年给予财政补贴约160万元,为有就业意愿的闲置劳动力和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稳就业、促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常态化扮靓乡村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把年纪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今年66岁的赵明中平时靠种蔬菜、养殖家禽维持生计,得知村里招聘保洁员,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因为工作积极、踏实肯干,赵明中被选为组长,带领组员们每日清理公路沿线的杂草、疏通沟渠、规整院坝、打扫田间地头的生产、生活垃圾,“既能增加一份收入,还能照顾到家里的农活,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呀!”

“干得好有奖励!我们每个保洁员都很负责任。”赵明中说道。在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中,每位公益岗保洁员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投入到各自工作中,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尽心尽责尽力做好乡村“美容师”工作,还坚持入户宣传,让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方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但环境治理并非易事,要改变村民们经久形成的卫生习惯也很难一蹴而就。如何做好“顽固户”的工作尤为重要。

今年61岁的朱建军是一名退役军人,曾是村里负责人居环境治理的干部。退休后,朱建军主动申请加入环保队伍,继续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力量。积极传达村委下达的卫生要求,严格督查各小组工作,不放过一村一户、一家一院。“他这个人做事干脆利落,敢说敢干,保洁工作有难题,找他准能行!”界石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茂瑜说道。

“我几十年都是这么生活的,现在凭啥要管我?”村民杨宗碧起初对环境整治很抵触,经常远远看见保洁员就赶紧锁住房门,假装不在家,不让他们进屋打扫。多次劝解无果后,一天,朱建军暗中观察,趁她在家时,迅速带领环卫小组把她“堵”在家中。看着院坝、厨房、客厅内到处散乱堆放的柴草及其它物件,朱建军迅速做好分工:将柴草一一捆好,整齐摆放在院坝的一侧;把满是油污的灶台、碗柜和窗户清洗干净;将桌椅上沉积的灰尘擦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忙活半天,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朱建军说,此后他多次找杨宗碧聊天、交心,向她科普美化环境的好处,又多次带人手把手教她如何打理庭院和房屋。慢慢地,杨宗碧的抵触情绪没有了,家里的卫生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保洁员们的辛勤付出让“脏乱差”的刻板印象一去不返,呈现给村民的是“净靓美”。巴南城乡一体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巴南区将继续实现人居环境整治与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的有效衔接,通过强化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切实把岗位用好、环境整好,让“家门口”的乡村公益岗位为人居环境添砖加瓦。

(通讯员:徐俊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