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美之间一直在就中概股问题进行协商,但对阿里、京东这些巨型中概企业而言,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或许都做好了退出美股市场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丨谷雨
编辑丨立春
7月26日,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将在港交所和纽交所两地双重上市。
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集团向港交所提交申请,将新增香港为双重主要上市地。在港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将在港交所主板及纽交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这一消息,在中概股里炸了圈,虽说此前已有9家中概股选择了双重上市,但是,市场没想到,作为中概股互联网老大哥的阿里也不惜折腾,要赶在2022年年底前完成这一动作。
根据常识,相关流程完成后,阿里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将可以继续互相转换。届时,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股份。
01、独立性是第一层考虑
阿里这次和港交所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中间的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分拆B2B业务登陆港交所,一度发行价大涨300%,五年后从港交所退市,2014年远走纽交所,2019年再次回归。这次的调整距离阿里2019年重新回归港交所还不足三年。
上市,退市,然后又重新上市,不说浪费时间和精力,钱也花了不少,阿里究竟是如何考虑?
要说清楚这背后的商业逻辑,就必须首先了解清楚双重上市和二次上市的区别。
双重主要上市指的是两个资本市场均可独立上市。即使之前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市,但是要在香港上市,仍需要按照当地的市场规则发行上市,遵守的规则也要与其它首次IPO企业完全一致,并且股票不能在两个市场相互流通。
二次上市指的是一家公司在两地上市相同类型的股票,并通过国际托管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这种方式主要以存托凭证的形式存在。通俗一些讲,就是找个中间商把美股那边的先包下来再以此为基础发凭证在港股上市。此前阿里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可以看出,双重主要上市流程更复杂,时间成本也更高,但是,它和二次上市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两个资本市场都是主要上市地,这样即使在一个交易所摘牌,也不影响企业在另一个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独立性也是目前众多中概股最为看中的一点。不能因为纽交所中概股的股价上蹿下跳,从而让港交所的钱也大幅外流。这也是阿里寻求双重主要上市的第一层考虑。
02、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第二层考虑主要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一些在纽交所上市的中概股其实都开始做好了“摘牌”的准备。
随着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中美关系逐渐进入了一个敏感时段,中概股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
2022年5月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网公布最新88家中概股公司加入“预摘牌“名单的消息后,美股开盘,相关中概股公司股价悉数下跌。
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也分别在去年的5月和12月分别批准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需要向SEC提交文件,证明该公司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掌控,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按要求提交报告,SEC将对其实施摘牌。
今年以来,中概股们更是感受到了越来越严格的氛围。只要向SEC递交了年报,就大概率被列入美国SEC“预摘牌”名单。这个背景下,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百度、B站、携程、新东方等众多的中概股开始寻求在在香港上市。
尽管中美之间一直就中概股问题在协商,但是,一些类似阿里、京东的企业对于未来还是很悲观,做好了退出美股市场的准备,这是阿里双重主要上市的另一个考虑。
03、或将引导中概股回流
随着中美摩擦加剧,一些中概股投资人其实已经从美股市场转到了港股市场。尤其是一些中资机构的进入,使得港股的流动性增加,势必会给阿里带来更多的投资者,增强其流动性。
此外,由于港股是开放市场,资本流通是放开的,港股在中概股买卖上限制更少,资本进出更加自由。一些中概股的主要投资人也转移到港股,使得港股的定价能力进一步增强。
作为流通市值超2万亿港元的优质龙头公司,阿里巴巴从二次上市转变为双重上市,客观上也肯定了对港股市场的重视,不仅增强了港股的全球市场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中概股在港交所上市。此次阿里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之后,预计将吸引国际投资者更多配置阿里港股,给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
上述现象相信也是被相关机构和高层允许和称赞,这也是阿里巴巴双重上市的第三层考虑。